有机合成百科

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三)区域选择性

本文作者:孙苏赟

对于非对称的二烯体和亲二烯体底物,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依然可以用前线轨道理论来解释。

  1. 一般规律

一般来说,反应的规律是倾向于生成邻位和对位的产物,例如[1]:

以邻位产物为例,邻位产物所对应的过渡态更符合能垒最小的反应途径,以之前说的LUMO-HOMO相互作用来说,亲双烯体LUMO和双烯体HOMO相互作用时比亲双烯体HOMO和双烯体LUMO相互作用能量差更低:

如果有两个反应组分,双烯体X和亲双烯体YXY的端位常数分别为x, (x+n)和y, (y+m),那么按照Salem-Klopman方程可得出表两种相互作用的表达式分别为达式

xy+(x+n)(y+m) 和 x(y+m)+y(x+n):

n, m同号时,两式子相差:

[xy+(x+n)(y+m)]-[x(y+m)+y(x+n)]=mn>0

也就是说前者的相互作用大于后者,因此更有利于反应的发生。

同时,也可供电子推动的角度来看DA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但是这个方法不能在所有的情况下推广,例如(Z)-1, 3-戊二烯酸和丙烯酸的反应中,上述理论使得双烯体的C4和亲双烯体的C3带有正电性,这样的反应中产物应该以间位产物居多,但是事实上邻位产物位主产物,占比90%:

因此以上的价键理论是存在缺陷的。对于以上双烯体和亲双烯体上有相同取代基的反应体系,可以用前线轨道理论进行一下处理:

计算得到,双烯体HOMO和亲双烯体LUMO的相互作用和双烯体LUMO和亲双烯体HOMO的相互作用相比,前者的能量差更小,因此在反应中体现出的结果是产物以邻位产物为主。

对于三类不同的取代基X, Z, C在双烯体和亲双烯体上不同的位置,一共有18种不同的组合,其中邻位产物由端位取代的双烯体产生,对位产物由非端位取代的双烯体产生,并且两者的数量各占一半,这里是几个例子:

2. 几个特例

a. X-取代基双烯体和X-取代基亲双烯体的反应

当双烯体和亲双烯体的取代基均为X类时,这样的环加成和以上的区域选择性就会有明显的出入,下边的前线轨道作用图就可以看出:

无论是X-取代的端位取代的双烯体还是非端位取代的双烯体,当他们和另一个X-取代的亲双烯体相互作用时,HOMO和LUMO的能量之差相差地不大,因此在实际的反应中两种反应方式的竞争效应不是很明显,以导致会产生较多的和之前规律预测相反的反应结果,例如:

另一个对于此类反应结果的解释是采用双自由基中间体的理论,因为周环反应的性质和自由基在一定程度上是类似的。例如2-取代的双烯体作为例子,可以发现反应中更加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可以反应得到间位产物:

b. 硼取代基底物

当底物中取代基含硼时,硼的电负性会改变反应的性质,并且硼有一个可以作为σ-供电和π-吸电的空p轨道,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Z取代基来降低双烯体中LUMO来活化反应。例如乙烯基-9-BBN,就可以在常温下非常快速的和双烯体发生环加成:

但是对应的烯基硼酸和硼酸酯衍生物的反应速率就大不如此了,因为硼原子的p轨道和氧原子发生共轭,因此对于共轭的双键的活化作用就不是那么的明显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反应得到间位加成产物的原因是由于9-BBN的大位阻使得难以发生得到邻位产物的反应。

c. 双羰基的差别活化效应

而对于二羰基取代的亲双烯体,反应也有一些特殊性。例如下边的顺丁烯二酸酐的加成反应:

由于甲基的超共轭作用,使得C4-羰基对双键的活化作用远不如C1-羰基,在此导向下产生的环加成区域选择性使得产物以邻位为主。另一个例子是在对苯醌衍生物作为亲双烯体的反应中,区域选择性的原理是类似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不对称且与其他体系共轭的双烯体,他们不能被简单的分类到X/C/Z取代的底物中去,例如托普酮,其LUMO和HOMO常数如下所示:

当不同电子密度环境的亲双烯体与之发生反应时,使用的前线轨道是不同的,但区域选择性相同:

3. 杂原子DA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能参与杂原子DA反应的官能团不是很多,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的羰基,氰基,和一些其他含大电负性原子的不饱和体系。以羰基为例,因为碳-氧共轭的作用,使得羰基的LUMO能量相对较低:

因此大多数羰基参与的杂原子DA反应都是双烯体的HOMO和羰基的LUMO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羰基化合物的DA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大都比较好:

而当羰基作为双烯体的一部分参与DA反应时,例如丙烯醛的二聚反应,反应的情况和之前说的顺丁烯二酸和丙烯酸的DA反应就有有些类似了:

References

  1. Chem. Int. Ed. Engl.,1967, 6, 16. DOI: 10.1002/anie.196700161

 

Related post

  1. Saucy-Marbet重排反应 Saucy-Marbet Re…
  2. 脱氧氟化反应(Deoxofluorination)
  3. Ishihara 环醚化
  4. 烯烃复分解反应(Olefin metathesis)
  5. 碳碳键的形成:过渡金属催化的芳烃和烯烃的偶联反应 第三部分 He…
  6. Formaldehyde Dimethyl Dithioacet…
  7. MSH试剂 MSH reagent
  8. 硼烷配体 Borane Complex (BH3・L)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