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介绍

Angew. Chem. Int. Ed.:钴催化的喹啉氮氧化物的二烯化反应

本文作者:竹悠

导言

Cp*Co(III)催化的喹啉氮氧化物C-8位二烯化反应。反应经过钴催化的喹啉氮氧化物的C-H活化,区域选择性迁移插入联烯,再经β-氧消除完成二烯化反应。这种选择性C-H活化具有优秀的选择性,并且条件温和,另外发现添加30mol%的NaF是反应关键。反应具有较强的官能团兼容性,并且可以实现克级规模反应。

正文

联烯是有机合成中重要官能团,可以用于环合和偶联反应。近年来,联烯作为耦合配体,同时也作为过渡态金属催化的C-H活化反应中热点。联烯中有两个正交的双键,增加了反应的区域和化学选择性挑战,但也是快速构建复杂结构的有效手段。例如,根据联烯中的立体-电子本性,选择合适的金属催化剂M,C-H活化后生成有机金属中间体R-M,可以有两个迁移插入途径(Scheme 1a)。R-M进行1,2-插入联烯得到的Int-Ⅰ,插入C2=C3得到π-烯丙基中间体Int-Ⅱ。两个中间体都是高度活泼,可以发生多种反应,如质子化、β-消除、还原消除、Tsuji-Trost亲核加成等。

目前常用的过渡态金属多为第三排的过渡态金属如Ir(III), Rh(III), Ru(II) 和Pd(II)。而第一排的钴金属廉价、含量多,同时具有更高的路易斯酸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尤其适合作为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如Ackermann的C-H烯化反应,Cheng的[3+3]和[5+1]环合反应。以及作者报道的,以酰胺为导向基团,和联烯反应的[4+2]环合反应。反应通过Co-s-allyl络合物,钴中间体区域选择性插入到联烯中的C2=C3双键中(Scheme 1b)。

1 反应设计

在本文中,作者延续之前的研究,进一步理解反应机理、拓展应用范围,在联烯的烯丙基位置上引入离去基团,以便进行消除反应,完成催化的双烯化反应。论文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Chandra M.R Volla, Rahul K. Shukla, Akshay M. Nair, and Salman Khan,

Cobalt-catalyzed C8-Dienylation of Quinoline-N-oxides

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2003216

Scheme 1 联烯用于偶联反应总览

喹啉是药物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中的重要芳香杂环,C2位上的氢具有酸性易于衍生,但C8位却极少报道。若将其氮氧化后,可改变了电子效应使C-8位活化。因此,作者期望钴-烯丙基络合物进行区域选择性2,3-迁移插入到联烯中,再进行氧消除反应,生成二烯,如(Scheme 1c)所示。

2 优化离去基团

作者首先以含有羟基的联烯2尝试反应,使用Cp*Co(CO)I2、30 mol%的NaOPiv在TFE溶剂中90℃反应12h,得到产物7a(20%)。继续实验发现,醇进行酯化后收率提高,其中碳酸酯56的收率相当,在55%左右,Scheme 2所示。

Scheme 2优化离去基团

3 优化反应条件

为获得理想收率,对反应溶剂等进行筛选,如表1所示的MeOH, DCE, HFIP(entries 1-6),碱(entries 7-8),银盐AgOTf、AgSbF6(entries 10-11),氟化物KF、NaF(entries 12-13),以及其他添加物(entries 14-18)。最优化的条件为:1当量的N-氧化物1a,1.3当量的5a,10mol%的钴催化剂Cp*Co(CO)I2,30mol%的碱NaOPiv,30mol%添加物NaF,反应溶剂为TFE,温度为90℃,产物7a的收率为82%。

4 底物扩展

得到优化反应条件后,考察了不同结构的喹啉-N-氧化物,如烷基取代,不同电子效应,均可以得到产物,收率范围为45-91%,如表2所示。

并考察了不同的联烯碳酸酯,收率范围为53-79%,并可以进行复杂化合物的后期修饰,如表3所示。

5 继续衍生

喹啉-N-氧化物可以先进行2位衍生,再在标准条件下进行8位衍生,分别得到产物9a9b。反应也可以扩大规模到克级别,1g喹啉-N-氧化物可生成1.11g产物7a,收率为82%。产物7可继续进行反应,如与PCl3生成10a10b;醋酸酐下生成乙酰化产物11;与三氮唑进行偶联得到13a13b。二烯可进行化合反应或者还原反应,Scheme 3所示。

Scheme 3 继续衍生

6 反应机理研究

通过H/D交换反应及对照实验,作者认为反应机理如Scheme 4所示:首先Cp*Co(CO)I2在NaOPiv和NaF作用下生成活化的Co(Ⅲ)络合物A,与喹啉-N-氧化物1络合,受氧影响,在C-8选择性C-H活化得到C。联烯5参与钴的配位,选择性插入到C2=C3双键中,得到中间体E,发生β-氧消除,生成产物7

Scheme 4 可能的反应机理

总结

本文首次报道了钴催化的喹啉氮氧化物的C-8位选择性二烯化反应,以联烯碳酸酯为二烯化试剂,实现了多种底物的反应,拓展了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联烯在C-H活化中的作用。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Parlo Arosio教授课题组Angew:…
  2. Cryptotrione的全合成
  3. 通过扰动的Pummerrer反应设计的无金属C-H三氟甲硫基化反…
  4. Org. Lett.:B(C6F5)3催化的还原去氮化反应方法学…
  5. 脂肪醇的远端C(sp3)-H胺化反应
  6. 美国密西根大学Melanie S. Sanford课题组Ange…
  7. Angew. Chem., Int. Ed. 烯丙基C(Sp3…
  8. Nat. Chem. 烷基苯制苯胺法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