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具锦囊

俯瞰有机反应 ー 缩合反应(addition-elimination reaction or condensation reaction)

俯瞰有机反应前两回简单介绍了一些重排反应σ迁移反应[1,2] 重排,这次,小编准备归纳下加成-消去反应。说到加成-消去反应,主要以亲核酰基化反应作为代表,常常局限于糖基化合物的芳香环亲核取代反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类反应的电子转移机理,以及它们的共同点。

基本的机理画法 -攻击与离去

首先下图给出了最简单的一类反应-酯基的水解反应。

ea018d277c7e690d70c54f65b2999bae-5

该反应的反应机理主要可以阐述为以下三步。

  1. 首先,羟基负离子供给羰基的碳。在这个阶段,羰基的π 键断裂,原来的 π 电子转移到电负性大的氧上,形成带有氧负电子的碳四面体结构的中间体。
  2. 通过醇羟基的离去,该四面体中间体重新形成含有羰基的羧酸产物。
  3. 生成的羧酸再与醇羟基进行质子交换,反应往最右边进行。

这一连串的反应中的电子流动的要点为

亲核剂进攻羰基碳、氧负离子推动离去基团的离去

整体的慢动作回放可以看下面两个图,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看出电子的流动首先是回到氧上形成氧负离子后,氧上面的孤对负电子再退回来,推动离去性更好的醇羟基的离去。

%e5%9b%b31

这种以「进攻(addition)、离去(elimination)」为基本形式的机理进行的反应,主要以羧酸衍生物的亲核酰基化取代反应(酰卤或者酸酐的酯基化,酰胺化,羧酸合成)等为代表。除此以外,另一类比较代表性的是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

%e5%9b%b33

图中用了很多箭头表示电子的移动,但是仔细看苯环只是作为一个电子传导的媒介。该反应首先作为亲核试剂的羟基负离子进攻硝基的对位的苯环上π电子。接着电子按照一连串的红色箭头所示进行移动,最后电子停留在对负电子具有强力兼容性的强吸电性的硝基上。接下来,电子从硝基上开始退回,离去Cl负离子后,芳香环得到再生。这里重要的是,刚开始的羟基负离子是进攻的π电子,最后离去Cl负离子得到产物。简单的可以用下图表示。

%e5%9b%b32

亲核试剂进攻哪里是个问题。

到此为止,小编主要介绍了一下电子的流动,很多人会发现最初的亲核试剂进攻哪里是反应发生的关键,那么接下来就主要来讲下怎么考虑某个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并且如何进行的。

首先第一阶段、亲核试剂的进攻对象

  1. 碳-杂原子的不饱和键 (C=O, C=N等)
  2. 与吸电子基团共轭的不饱和键

以上两种可能性比较大。对于1来说,最常见的就是羰基了。羧酸衍生物以外的话,还有进攻C=N 的碳的 Chichibabin 反应(具体请看最后的反应列表)。另外对于2.来说,需要注意的是,例如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的话,离去基团与吸电基团的相对位置的不同,需要区别考虑(比如说下图所示的硝基在间位的情况)。

%e5%9b%b33

在该情况下,离去基团与吸电子的硝基并不共轭,亲核剂即使可以进攻苯环上的Cl旁的双键,但是由于硝基上的负电荷无法返回,所以上述反应是无法发生的。由于碳的电负性并不大,所以带负电荷的碳中间体是很难生成的,因此上图所示机理不可行。

而当离去基团在吸电子硝基的共轭位置(邻位或者间位)的情况下,如下图所示移动到硝基上的负离子,由于氧的电负性较大,电子的兼容性也强,最后通过苯环为媒介返回,推动氯的离去,完成整个反应。

%e5%9b%b32

当反应机理中有负离子生成的时候,一般得先让负离子通过共轭电子移动到电负性强的原子上,然后再返回推动离去基的离去完成反应,而不是停留在一些比如碳上形成非常不稳定的碳负离子,当然也有例外。而这一点基本的非常重要,希望初学者能够明记。

 哪个能成为离去基团?

接下来就是离去基团的判断,简单的说一般离去后形成的负离子状态最稳定的最容易离去,有的书中也常常以pKb的大小来判断离去性强弱。比如酮的烷基与醛的氢,如果作为离去基团离去后变成烷基负离子与氢负离子,都是极其不稳定的,所以一般不能作为离去基团。

对于离去基团的选择,我们回到最初的酯水解的例子进行解说。仔细看可以发现,从羟基负离子进攻羰基,到醇羟基离去的过程,用了平衡箭头表示,这是为什么?

7b57de57c5c6a701af9189e13c5a2f25

事实上,这是因为亲核剂进攻羰基后形成的左侧的羟基也是有可能离去的。也就是说,如果醇羟基离去的话,反应往右进行,如果羟基离去的话反应还是回到最初,往左进行。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反应是可逆的。(如下图所示)

488fd2c87d8ec4dc17331eee112d4a2f

四面体中间体中的氢氧化物负离子或者醇羟基都有可能离去

但是,当醇羟基离去后生成物是羧酸,而接下来,羧酸的酸性氢被离去的醇羟基负离子捕获,该反应是不可逆的。因此反应整体是往右进行的。也就是说,酯的水解反应中碱是等量消耗,使得反应向右进行的。

0f9d4619b3c56a7317bd087a7886317b

醇羟基离去的情况下,通过不可逆的质子交换使得反应向右进行。

总结一下就是说「亲核剂与离去基在具有相同程度的离去能的时候,一直到离去阶段都是一个可逆过程,所以必须以平衡箭头表示」。虽说画反应机理时,代表电子流动的箭头非常重要,但是每个阶段反应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尤其是rate-determination在哪个阶段,这个至关重要。以此来判断,哪一步的不可逆反应驱动了平衡反应,使得整个反应往产物方向进行的。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我想对于有机反应的理解肯定是比一般的人要深刻。

综上,这一次单纯的主要以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芳香族的亲核取代反应为例子讲解了一下这类反应的机理,共同点等。其他的类似反应小编也归纳了一下,以下面表格的形式给出。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大神们指出。

反应名 关键阶段 备注
酯水解 d058227a9bb3ac70fb1b1ac21066fe90  亲核的酰基化反应也是一样。
45160ab996898da1b5e4c3a6bb9c7ec5
酯的Grignard 反应 6ac385ffc90ccd06276c0dca1f329c67  通过亲核进攻消除形成酮,但是形成的酮也能再次被Grignard试剂亲和进攻,形成醇。
b9fabdc53420c25f85417b6c78ce4cc8
酯的 LAH 还原 14ab71531a4cdd2c520143151be79b24 对酯的亲核进攻消除先形成醛,醛再次被还原形成醇。
e01131113fa8149e55d60041ed2cd842
Claisen 缩合 009ce3dc3c70fdadec1adf59efd2be40  醇羟基的离去先形成 β-酮酯,但是还会被碱拔去酸性氢发生不可逆脱质子化形成烯醇。
b047d8fd8a970c0b34ce0a59a54b13f4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SNAr) 359bc523ad9de7dae01c5f1c93c1eaf6
0b40e22e4b357479a40d19162a75e41c
Chichibabin 反应 13f8680d99563f6422d04c62f685c91a
c9706b853bc5a516384b479c6ebb3826
Smiles 重排 3559835c7e67de0709a9d2424fce1bf0
f7c349e2f2b29f787f4711d834180111
Julia-Kocienski 烯烃合成 70762fdffc029eb2cbb94f3882c54f3b 反应机理与 Smiles 类似,但是形成的是烯烃产物。
2d0d86da14c4f533b9c738e87f5c830f
Cannizzaro 反应 3a6367496514a6bd9b8e280d3f810098 虽然说氢负离子通常是无法离去的,但是在高浓度的碱性条件下,通过四面体中间体的脱质子化,中间体负离子增强,从而导致氢的离去。
e627a7ca608f9c2b06159d307cd97fe5
Tishchenko 反应 8762cf09ffa8798f0456e08968626299
423ed7609e2912bee0b092ab848e03aa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分子点群归属100道练习题
  2. 从最简单的反应开始~量子化学计算求解中间体能量值~
  3. 固体NMR
  4. 有望成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新药的Remdesivir及背后的Pro…
  5. Angew. Chem., Int. Ed. 重氮盐“同时”用作…
  6. 中国有机光电研究的发展与日本化学的关联(一)
  7. 2022 年度化学空间人气访问帖 Top 10
  8. 有机光化学系列(一)电子受激跃迁过程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