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介绍

Org. Lett.:可见光诱导镍催化芳基溴与腈的交叉偶联反应方法学

作者:杉杉

导读:

近日,中南大学的陈凯与阳华课题组在Org. Lett.中发表论文,报道一种全新的可见光诱导镍催化芳基溴与腈的交叉偶联反应方法学,进而成功完成一系列芳基酮分子的构建。

Visible-Light-Induced Nickel-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Aryl Bromides with Nitriles

J. Gao, X. He, Y. Liu, K. Li, J. Guan, H. Chen, H. Xiang, K. Chen, H. Yang, Org. Lett. 2023, ASAP. doi: 10.1021/acs.orglett.3c03458.

正文:

芳基酮骨架广泛存在于各类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农用化学品等中。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成功设计出多种构建芳基酮分子的合成转化策略(Scheme 1a) [1]。然而,对于芳基卤与腈直接通过偶联合成芳基酮衍生物的反应方法学,目前却较少有相关的研究报道[2]。受到近年来对于镍与光氧化还原催化反应方法学[3]相关研究报道的启发,这里,中南大学的陈凯与阳华课题组报道一种全新的可见光诱导镍催化芳基溴与腈的交叉偶联反应方法学,进而成功完成一系列芳基酮分子的构建 (Scheme 1b)。

首先,作者采用1-溴-4-甲氧基-2-甲基苯1a与乙腈2a作为模型底物,进行相关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 (Table 1)。进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采用NiBr2作为催化剂,dtbbpy作为配体,Hantzsch ester (HE-1)作为还原剂,H2O作为添加剂,30 W 450 nm LEDs作为光源,在MeOH反应溶剂中,反应温度为室温,最终获得95%收率的产物3

在上述的最佳反应条件下,作者分别对一系列芳基溴底物 (Scheme 2)以及腈底物 (Scheme 3)的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接下来,作者对上述偶联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进一步研究  (Scheme 4)。

基于上述的实验研究以及前期相关的文献报道[3],作者提出如下合理的反应机理 (Scheme 5)。

总结:中南大学的陈凯与阳华课题组报道一种全新的可见光诱导镍催化芳基溴与腈的交叉偶联反应方法学,进而成功完成一系列芳基酮分子的构建。这一全新的合成转化策略具有操作简单、底物范围广泛、优良的官能团兼容性以及温和的反应条件等优势。

参考文献:

  • [1] M. S. Malamas, J. Erdei, I. Gunawan, K. Barnes, M. Johnson, Y. Hui, J. Turner,  Y. Hu, E. Wagner, K. Fan, A. Olland, J. Bard, A. J. Robichaud, J. Med. Chem. 2009, 52, 6314. doi:10.1021/jm9006752.
  • [2] J. C. Hsieh, Y. C. Chen, A. Y. Cheng, H. C. Tseng, Org. Lett. 2012, 14, 1282. doi:10.1021/ol300153f.
  • [3] B. J. Shields, B. Kudisch, G. D. Scholes, A. G. Doyle, J. Am. Chem. Soc. 2018, 140, 3035. doi:10.1021/jacs.7b13281.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南开王小野/上大孙强等合作Angew:硼氧杂[4]三角烯的合成及…
  2. D2对称手性卟啉钴催化剂合成
  3. 固态荧光:利用V字型分子实现的优异固态光物理性质
  4. 烯烃双sp2碳原子在Ni催化-还原下的官能团化
  5. Nature Catalysis: 镍催化的异戊二烯的杂芳基化环…
  6. 「Spotlight Research」PPS催化骨架重组构建S…
  7. 手性Brønsted酸控制的不对称光[2+2]环加成反应研究
  8. Org. Lett.:通过苯甲酸的三氟甲基化策略实现芳基三氟甲基…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