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落~~格格

Nature Chemistry 评论:更难、更快、更好!化学家在学术和工业的跨界

本文作者:芃洋雪

不可否认,基础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业应用存在着鸿沟,如何架起联系纯学术研究和真实世界应用的桥梁, 实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合作,增强科学家们的沟通呢?对此,来着默克Merck工艺开发部的Danielle Schultz 和Louis-Charles Campeau在Nature Chemistry发表了评论文章,以他们与学术界的合作为例,为化学家指出了一个方向。

Harder, better, faster

Danielle Schultz and Louis-Charles Campeau

Nature Chemistry, 2020, DOI: 10.1038/s41557-020-0510-8

现在,药物研发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诸如经费有限、可持续性、生物学靶标的确认、更好的药物分子设计等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虽然新药层出不穷,也不乏颠覆性创新疗法,但仍有很多疾病未被攻克,如衰老、免疫性疾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抗性、代谢性疾病等,增加了社会负担。

在化学制药领域,很多合成有机化学家转行为药物化学家,从事诸如新分子设计、候选药物的规模放大、更稳健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等工作,每一项都是挑战。然而,研发经费与日俱增,监管更加严格,疑难杂症的靶标新发现,以及药企定价受到限制,都要求企业上市新药要快、快、快!!

图1 药物的开发历程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尽早开发、利用新技术、做到人无我有。20世纪的贝尔实验室重新定义了创新,发明了太阳能电池、激光、手机、数字通信,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发明。贝尔实验室成功的秘诀是建立了信任机制,使化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可以在数年时间内专注于纯粹科学研究,却使贝尔实验室垄断了这个领域。

硅谷是另一个版本的贝尔实验室,建立了紧密的学术-工业生态系统。现在的问题是,医药工业能不能也成立这样的联盟呢?撬动所有医药界化学家的聪明才智,促进人类健康。这就需要架起学术和工业界的桥梁。2020年Nature发表了《2020年关注的技术》一文,却并没有包括工业界,这促使作者写了这篇评论。工业界的需求并没有被重视。怎么跨界才能将学术和工业联系起来?

工业界关注的是应用,而不是基础研究和创新。在药企中,特别是有机合成化学家应用新发现的速率很慢,仅有几个案例实现了飞跃式突破,如Buchwald–Hartwig反应,无论是在药物发现和合成工艺研究中,都有广泛应用。除此之外,工业化学家更倾向于成熟的反应,这也减缓了设计-制备-测试环的循环速率,更极端点,这也限制了分子设计的创新性。

Suzuki–Miyaura在药物发现中可谓无所不在,可不考虑可持续性,但工艺化学家眼中,这个反应费用昂贵并产生很多废弃物。有机化学家也深知新反应不可能是万能的,可以满足所有的合成要求。

在药物研发中,药物化学家越早采用或应用前沿,越有利于两者的融合。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主要有两个问题:(1)传统的工业化学家不乐意甚至懒于接受新反应或新方法;(2)学术界太理想化,在象牙塔中只为创新而创新,不考虑真实需求,不够务实。

图2 学术研究的象牙塔

其实药物/学术联盟在30年前已经开始逐步发展,两个世界互生互惠。如实习生制度,设立人才通道。另一方面,预览期刊或者参加学术机构,也是工业界参与到学术界的好方法。工业界也可申请拨款,可以用于开发新的研究领域,然而这是被动互动,仅有几个显著填补了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隔阂。还有种方式是学生、博后、PI和其它工业界合作者共同参与项目,这显著促进了两个领域的融合。学术研究走出象牙塔,工业界乐于采用新技术。例如光催化领域从2010年起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特别是药物化学研究领域,在默克就有很多反步反应步骤采用光催化方法,如图3所示,在过去7年增长了2225%,用于构建化学键。化学家也倾向于采用sp3活化进行药物设计。

图3. 默克采用的光氧化还原催化剂

在过去5年,大型药企如默克Merck、礼来Lilly、辉瑞Pfizer、百事美施贵宝BMS、阿斯利康AstraZeneca,葛兰素史克GSK等纷纷和学术界的大牛合作,有超过30篇学术论文发表。世界顶级化学家如MacMillan、Stephenson、Nicewicz、Knowles、Gouverneur、Rovis和Doyle等和企业合作,进行各种反应或反应器设计。如在过渡态金属的催化下,光化学反应可方便的产生烷基自由基,利于sp3中心的碳原子引入药效团,像三氟甲基化反应。

如何加快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步伐,根据默克的经验,大部分真正的创新来源于合作,工业界提出实际工作遇到的困难,观点或关注点,诱导学术界研发。只有广泛、深入的合作,才会产生突破性的创新。以及讨论学术界关注的化学能否被应用或接受,这个根本性问题。在共同合作的同时,也注重申请专利保护。因此作者有信心促进两届的合作,将来研制出新的药物。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通过铁卡宾活性中间体进行的sp3 C-H烷基化反应
  2. 氘代药物是什么
  3. 为什么有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总能发表在一线期刊上?
  4. 2022 年度化学空间人气访问帖 Top 10
  5. 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家机器人–究竟能做什么?
  6. 螺旋不对称守恒原理(一)
  7. 小分子药物(一)
  8. 有机化学日语术语发音5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