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落~~格格

Thiostrepton(一)背景介绍

投稿作者alberto-caeiro

背景介绍

硫肽类抗生素(thiopeptide antibiotics)是一类主要的天然产物,在1948年由D. L. Su在研究微球菌素时首次发现并报道[1]。主要分离自放线菌中的链霉菌,这类物质已经有30多个亚纲,80多种天然产物。大多数硫肽类抗生素都对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l)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包括多重耐药株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但是硫肽类抗生素因不能渗透过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l)的细胞壁,对其并没有很好的活性。另外,某些特定的硫肽类抗生素还具有抗真菌、抗肿瘤、抗疟疾、免疫抑制等其他生物活性。尽管硫肽类抗生素有抑制细菌繁殖和生物毒性低等优势,但是没有任何硫肽类抗生素被发展成为药物供人类使用。主要问题是其较差的水溶性限制了它的运用。

1956年,Pagano及其同事,在百时美施贵宝医学研究所(The Squibb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完成了从天蓝链霉菌(Streptomyces azureus)中分离出thiostrepton并且进行了试管和实体生物活性评估实验(图1)[2]。Thiostrepton在试管实验中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包括多重耐药菌,并且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仅为0.03-0.06μg/mL,Thiostrepton在小鼠实验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图1: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iostrepton

硫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复杂的大环状多肽,其中含有许多含N、S的杂环单元,吡啶,硫唑,噁唑和吲哚。许多硫肽的二级生物降解物也含有不寻常的氨基酸残基如:脱氢丙氨酸,D-氨基酸。正是由于这些结构复杂性,经过许多年才将这些前期发现的分子结构最终确定。Thiostrepton的分子结构确定是许多实验室的主题之一。1970年,Hodgkin组通过X结晶衍射确定了分子的组成和绝对构型[3](15),一些其他的实验室随后也提供了其他证据证明结构的正确性。

Floss及其同事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hiostrepton的生物来源发现,Thiostrepton的结构是来源与氨基酸[4]。实际上,所有的硫肽家族的生物来源都是氨基酸,并且多数的杂化结构可以倒推到氨基酸前体衍生物。如图1所示:含半胱氨酸的肽链8可能先经过环化脱水得到噻唑啉9,接着的氧化反应得到噻唑10;同样地,含丝氨酸或苏氨酸的寡肽11先经过环化脱水得到噁唑啉12,接着氧化得到噁唑13。

2biosynthesis of thiazole and oxazole rings from peptidic precursors

在Floss及其同事的工作中,也发现了Thiostrepton中间脱氢呱啶环的生物源。如图3所示,中间环是aza-Diels-Alder反应的环加成产物。由丝氨酸得到的中间体14先经异构化和脱水反应得到N杂的二烯15,高活性的二烯中间体15随后发生N杂的D-A反应得到16,最后还原消除羟基得到脱氢呱啶环17。

在喹哪酸结构区域的生物源合成也是十分迷人的。如图4所示,L-tryptophan先甲基化得中间物19,随后氧化氨基得到20;20的吲哚环可能经氧化活化得到设想的亚胺21,亚胺水解后重新发生缩合脱去HX和水得到喹哪酸环结构23,NADPH还原23得到二级醇24,24随后发生区域选择性的环氧化,后开环得到喹哪酸结构区域26。

3proposed biosynthesis of the dehydropiperidine core

4proposed biosynthesis of the quinaldic acid domain

有趣的是,设想的氮杂D-A二聚反应合成Thiostrepton中间环骨架脱氢呱啶被Wulff于1986年实现[5]。在-90℃下稳定的结晶固体氮杂二烯27被设计成氨基酸合成的可能前体,在升温的条件下发生二聚得到需要的环骨架29。这种氮杂D-A反应可能经过渡态28[6]。虽然29是稳定的,但是它会异构化生成烯胺30,烯胺30可能发生水解得到胺31,在不促进水解的条件下,烯胺会发生氮杂Mannich反应得到桥环32。

5Wulff’saza-D-A dimerization and aza-Mannich reaction

逆合成分析

这个巨大的分子是由两个巨大的环状结构经脱氢呱啶环连接而成的,除了含有17个手性中心和10个环外,还含有一些敏感的官能团,如脱氢甘氨酸残基以及容易异构化的噻唑环。Nicolaou教授将Thiostrepton首先设计成为更加稳定的结构33,将其中的双键都官能团化。随后选用条件温和的成胺与成醚反应[7]将其分割成为几个碎片结构。

6Retrosynthetic analysis of thiostrepton and key bond disconnection

逆合成分析简化得到了3个片段34、35和36,随后,26元环结构36通过切断两条酰胺键被分解成两个更小的噻唑和噻唑啉片段37和脱氢呱啶38。通过以上逆合成分解,Thiostrepton被分解成四个碎片34、35、37和38,其中的三个可以通过已知的酰胺键的合成方便的得到,并且通过选择得当的保护基,它们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灵活地偶联起来。而对于碎片38,并不能通过简单的酰胺键偶联得到。受到Wulff工作的启发,氮杂D-A反应在此得到应用,二聚的单体42可以由此得到。虽然在此需要一个endo型过渡态,而Wulff的工作是exo型,但是其直接与优雅的合成路线使得Nicolaou教授仍然选择此方法。

7Retrosynthetic analysis of dehydropiperidine fragment 38

 

参考文献

  1. a) T. L. Su, J. Exp. Pathol. 1948, 29, 466. b) T. L. Su, Br. J. Exp. Pathol. 1948, 29, 473;
  2. a) J. F. Pagano, M. J. Weinstein, H. A. Stout, R. Donovick, Antibiot, Annu. 1955-1956, 554. b) J. Vandeputte, J. D. Dutcher, Antibiot, Annu. 1955-1956, 560. c) B. A. Steinberg, W. P. Jambor, L. O. Syudam, Antibiot, Annu. 1955-1956, 562;
  3. Anderson, C. Hodgkin,M. A. Viswamitra, nature, 1970, 225, 233. doi:10.1038/225233a0;
  4. a) P. Zhou, D. O’Hagan, U. Mocek, Z. Zeng, L-D. Yuen, T. Frenzel, C. J. Unkefer, J. M. Beale, H. G. Floss, Am. Chem. Soc., 1989, 111, 7274. DOI: 10.1021/ja00200a065. b) U. Mocek, Z. Zeng, D. O’Hagan, P. Zhou, L-D. G. Fan, J. M. Beale, H. G. Floss, J. Am. Chem. Soc., 1993, 115, 7992. DOI: 10.1021/ja00071a009. c) N. D. Priestley, T. M. Smith, P. R. Shipley, H. G. Floss, Bioorg. Med. Chem. 1996, 4, 1135. doi.org/10.1016/0968-0896(96)00126-5;
  5. a) G. Wulff, H. Bohnke, Chem. Int. En. 1986, 25, 90.DOI: 10.1002/anie.198600901. b) G. Wulff, H. T. Klinken, Tetrahedron, 1992, 48, 5985, doi.org/10.1016/S0040-4020(01)89847-1;
  6. For a review on hetro-Diels-Alder cycloadditions, see: L. F. Tietze, Curr. Chem. 1997, 189, 1
  7. For a review on amide bond formations, see: C. A. G. N. Montalbetti, V. Falque, Tetrahedron, 2005, 61 doi.org/10.1016/j.tet.2005.08.031.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JACS:胺硼烷XAT过程活化氟利昂-22 实现未活化烯烃的二…
  2. 俯瞰有机反应 ー σ迁移反应(Sigmatropic react…
  3. 躲避Dead End「全合成・教你摆脱绝境的一手」⑧ 解析篇
  4. 泳池中的化学
  5. 氕氘氚
  6. 紫阳花 美丽的毒!
  7. 躲避Dead End「全合成・教你摆脱绝境的一手」②
  8. 化学反应底物适用范围评价的分子间筛选方法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