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化学家

被人们遗忘的金钥匙・构筑多样分子从打开碳碳键开始ー张立明教授

任何与金相关的词语都象征着高贵,财富,遥不可及等珍稀难得的事物,文学里也常用带“金”字的成语(如金石之坚等)来形容事物的稳定,永恒不变。在现实世界里,人们对金所代表的财富的欲望和追求永无止境,然而在化学世界里,就是这样的一些印象,使得人们对元素金的化学的探索相比起其他的金属晚起步了很多年。化学家们一度不相信金这样惰性的金属能具有像钯铂等热门催化金属一样的催化活性,以至于金催化化学过去一直被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被遗忘。直到近些年,随着对金配位化学理论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金催化剂尤其是均相催化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这些源于金催化剂对不饱和碳碳键的高度选择性以及其他官能团的稳定性。人们找对合适的“金钥匙”打开特定的不饱和碳碳键,有的再与许多串联反应相结合,继而合成较为复杂的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这样的化学现今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的合成策略。今天这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来自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张立明教授(主页)就是在均相金催化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科学家。

 

以下是张教授的专访内容:

 您为什么要从事化学研究?

化学这门 基于变化的学科对于我来说在一开始就一点都不枯燥。初中老师课堂的实验演示常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也很想自己试试。高中的实验课让我对化学有了初步的亲身接触,也更加觉得有趣。我在大学里的兴趣更加偏向有机化学,觉得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精通它的话,我可以随意创造出新的物质来。可以说,我这些年对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的不断深造主要是基于我从小的兴趣和它的广泛的可应用性。

 

如果不从事化学,还有什么想做的?为什么?

我上大学的另一志愿是金融。我无法想象如果选择这个专业现在会如何,但是重要的是我很享受现在的工作。当年(1989)国内正在开放和发展经济,我想那时的我也沉浸在那股金融热潮中。

图片来自google图片

图片来自google图片

 

现在在做哪方面的研究?另外,准备在这块如何展开?

我的研究组主要在开展均相金催化方面的研究。这个相对新的领域虽然在近期的大量研究中似乎快速走向成熟,但是依然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新的未开发的反应性。我们正在从开发全新的金配体和发现及生成高活性的含金中间体两个方面来继续开展工作。

 

如果能和历史上的某一个人共进晚餐的话,您最希望是谁?为什么?

我小时候很迷三国,觉得诸葛亮很睿智。不管演义中是否有神化,我倒是最希望和孔明先生席地而坐,谈谈人生话话古今。

諸葛亮

您最后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是什么时候?合成的是哪个化合物?

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我最后一次做实验应该是在八年前(2007)的样子。现在整天忙着文章,授课和申请基金。尽管有时我还手痒痒,但是实在没有时间再做些反应了。我想现在我的实验技能已经退步了。即使真到实验室做,也会是所谓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了吧。

 

当你搁浅在了一个荒岛上、怎样的书与音乐是必须的?只能说一样。

书还是小时候的最爱吧:《三国演义》。 我对音乐没有太多特别的偏爱, 什么都听。如果一定要指定的话,那就是一盘钢琴曲吧。

 

下一次您推荐我们采访谁。(此问题回答仅限中国的化学家以及在海外的华人化学家)

Eugene Chen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笔者后记

这又是化学空间为大家介绍的另外一位杰出的海外华人化学家,我在翻看张老师实验室主页时,尤其是近年来的文章发表,几乎全部是金催化的研究报道,心里特别好奇不免产生疑问“哇,张老师组真的好有钱啊!每年花在购买和合成金催化剂上面的钱一定不少吧?” 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去数数他到底报道了多少种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催化剂,不知道他们组有没有催化剂小“”库。前一阵化学专访里介绍的几位致力于绿色化学,实用化学,廉价金属化学等催化化学领域的专家,他们的贡献确实为当前和未来化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多研究基础,而这次采访的张老师则是敢向“金属权贵”宣战的化学家,想想这些化学家们的研究领域尽管不同,但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有一种不走寻常路的勇气,没人或者少有人去挖掘的,长久深入下去,往往也蕴藏着巨大的金矿宝藏。这两年做金化学的研究相比过去越来越多,但正如张老师文中说到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在历史上,铝是较晚发现的金属,曾经一时铝制品的价格超过了金,而现如今铝制品则是日常生活、科技中最常见的金属之一,这离不开科学家们对电解制铝法的发现,从而改写了金属铝的命运。期待张老师还有其他涉及金化学研究的化学家们能为改写金催化化学的历史画下重重的一笔。最后再次感谢张老师百忙中为化学空间提供专访,祝张老师组的工作越做越精彩!

 

张教授简历

未命名

Liming ZHANG(张立明 音译) 1989-1993 有机化学 学士 南昌大学 (李新生 教授), 1993-1996 有机、金属有机化学 硕士 南开大学 (Professor Zhengzhi Zhang),1996-1998 硕士 有机化学 阿拉巴马大学 (Michael P. Cava教授) 1998-2003 医药化学、有机化学 博士 密歇根大学 (Masato Koreeda教授), 2003-2005 博士后研究员 芝加哥大学 (Sergey A. Kozmin教授),2005-2009 助教 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 化学系, 2009-2011 助教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2011-2013 副教授 同上,2013- 教授  同上。

 

获奖经历(年份倒序)

  • 2009 2009 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
  • 2009 Spring 2009 CAPA (Chinese American Chemistry & Chemical Biology Professor Association) Distinguished Junior Faculty Award.
  • 2008 Mousel-Feltner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or Creative Activity (UNR) 2008 NSF CAREER Award
  • 2008 Amgen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
  • 2007 Thieme Journal Award
  • 2007 Unrestricted gift by Merck & Co, Inc.
  • 2007 Ralph E. Powe Junior Faculty Enhancement Award 2002 Eli Lilly Fellowship,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2001 Pfizer Fellowship,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1996 Dean’s Merit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Alabama 1996 “Excellent Thesis” Award, Nankai University, PRC

 

相关链接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萜类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探寻化学结构与反应性的奥秘 —刘波教授…
  2. 探索多肽绿色合成•开发新型多肽缩合剂 —赵军锋教授
  3. 秦勇教授
  4. 功能性寡糖高效合成・挖掘甜蜜背后的故事—叶新山教授
  5. 探索天然产物仿生合成・开发不对称催化新方法 —洪然研究员
  6. 探索绿色合成新工艺 —罗德平教授
  7. 卑金属的催化世界・化平凡为神奇ー胡喜乐 教授
  8. 绿色氧化剂(空气中的分子氧)・化学的生命也在这里诞生ー焦宁 教授…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