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化学家

因氟而聚・小元素承载大梦想—胡金波教授

氟,你了解吗?

我们上高中时学卤素一族元素时,就总背口诀“氟氯溴碘砹”,氟还是排第一个的,可是不管是在高中化学课堂,还是在大学有机化学教科书中,我们真是把大部分精力给了氯溴碘这卤氏三兄弟,对氟元素往往介绍不足,主要也是这个“卤氏家族”的小兄弟太有“个性”,是个激进青年,到“处惹是生非”,就算见到人人都害怕的氧大哥,也要硬打一架,抢人家两块儿糖什么的,这样的霸气和捉摸不定,实在是让卤氏家族头疼,特别是他还看上和“氧大哥”非常要好的“硅妹子”,带着帮手“氢小弟”非要拆散人家美好的家庭,重组“富贵之家”,氧家族怎么能答应,好不容易化学元素各家族给想办法,给他找了另外一个碱土金属家族的大家闺秀“钙小姐”,终于凑成了一对,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从颜值和匹配程度上也不输“硅氧一家”,不信你瞧瞧下面的图,是不是美的堪比水晶啊,我们管他叫萤石(氟化钙)!我想许多氟化学家都要感谢这位钙小姐把氟小弟安安稳稳的绑住了,不然以氟小兄弟这股刚烈的性子,你想要搞懂他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Apr-2007

 

别看氟在传统教科书里的描述介绍有限,在现实生活中,能听到带“氟”的事物还是很多的,前些年氟小弟因他张扬的个性真是被黑惨了,尤其是一说到让人担忧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杀手–氟利昂,让人对他恨得没辙,还有致命毒素沙林在一些恐怖事件中难辞其咎,更别说内行人听了都闻声色变的超强酸、魔酸里都有氟小弟的身影,不过,他也有好的方面,超强耐热抗酸碱材料“塑料王”特氟龙,还有抗菌药氧氟沙星等等也都少不了他,其实专门研究这位小兄弟的一门学科已经诞生了,我们称为氟化学,这些化学家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你看到氟小弟的性格和作为。人们发现这个身板儿不大的氟小弟却是个吸金能力很强的角儿,尤其是如果跟对了伙伴,许多场合有他在,真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人们说日后他一定会大有作为,随着他的成长,越来越成熟也有人开始越来越关注他,许多人对他路转粉、甚至黑转粉。。。

以上是趣谈了一下氟和氟化学,对于氟化学如果你还不那么了解,小编在这里先整理一下化学空间的内容中,我们曾为大家介绍过的与氟化学相关的文章:

关于氟化反应的:

最新氟化学前沿文章:(其中就包括今年胡金波老师发表的工作,氟代烯烃的顺反分离)

 

这些帖子绝对能帮你入门氟化学,至少小编就在这些文章中收获不少。不搜不知道,一搜发现化学空间不知不觉中已经有这么些个和氟化学相关的帖子了,还是有些话语权的嘛,不过。。。。在这儿说就真有点班门弄斧了,今天就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化学家,个人觉得,绝对是中国有机氟化学领域最有发言权的化学家之一,说他是“氟化学大使”也丝毫不为过,我在看完关于他的一系列报道后,真心佩服他和他的同事伙伴对氟化学的热爱和在这一领域的积极努力,他就是来自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胡金波教授。

 

下面就是胡教授的专访,一起去看看吧!

您为什么要从事化学研究?

我小时候对文科的喜欢程度要大于理科,那时候似乎我的记忆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比较好,很喜欢文史哲方面的东西。大学时代学习化学专业,成绩还不错,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入门”到化学里面去。我后来到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在George Olah教授和Surya Prakash教授联合小组学习了7年半(5年博士生+2年半博士后)。在向两位化学大师学习的过程中,渐渐感悟到了科学研究本来是极具思想性和哲学性的,很多好的科学研究似乎与某个研究者的个性和思想密切相关。换而言之,一个人做科研其实是可以表达自我性格和思想的,有点“文理合一”以及“天人对话”的意味;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就开始喜欢化学研究了。

 

如果不从事化学,还有什么想做的?为什么?

我或许还可以做文史工作或者考古工作,因为我猎奇心比较重,对历史很感兴趣。

 

现在在做哪方面的研究?另外,准备在这块如何展开?

我现在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方面的研究。目前,专门从事有机氟化学研究的小组并不是太多。我们考虑从我们自己对“氟效应”的理解出发,开辟一个有点自己个性的研究体系,期望能够发展出一些有趣而有用的氟化学知识和技术;运气好的话,但愿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对社会有用。

 

请告诉我们对您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为什么?

我的父亲。从我父亲身上,我从小就学到了做人需要善良,勤奋,豁达。

 

如果能和历史上的某一个人共进晚餐的话,您最希望是谁?为什么?

我很想与爱因斯坦好好聊聊,想听听他的想法:如何对气态甚至凝聚态化学反应进行准确理论预测? 是否还有比薛定谔方程更加高超的理论方案?

 

在您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发生在什么时候,怎么克服的?

我想不起来特别艰难的具体一段时间。或许我刚去美国学习的时候,由于语言的原因,觉得比较吃力一点。后来通过努力,就逐渐适应了。

 

你平时喜欢吃什么?(如果是菜肴的话在哪里吃的最好吃?)

我是海边长大的,比较喜欢吃各类海鲜,特别是龙虾和大螃蟹。任何地方的都可以。

l

 

自我评价一下自己最大的优点和最头疼的缺点是什么?

优点可能是性格温和随意,做事情能够持续坚持。缺点是工作和家庭的兼顾能力不好,对家里的事情照顾得不够多。

 

平时工作以外的时间,您都做些什么?(或者回答我们如果现在突然你意外得到一周的假期,你会用它来干什么?)

我如果有意外的一周假期,(如果不是去把平日工作上未完成的事情补上,) 那我最愿意带着家人去一些美好的地方享受共同时光。

 

下一次您推荐我们采访谁。(此问题回答仅限中国的化学家以及在海外的华人化学家)

卿凤翎

 

笔者后记

这一次的专访其实是大半个月前给胡老师发邀请,当天夜里就收到了胡老师的回复,很佩服胡老师对自己时间的管理和高效的工作,这一点,小编一定要向老师学习,而且看得出胡老师也是工作到很晚的研究者,更加让我佩服。专访内容也很真诚,绝对是常常练文笔的人,看似轻描淡写却能感受到语言功力的游刃有余,说实话还是给了我不少压力的,因为每次专访的开篇介绍都是最难的,在研究背景上做功课,得提前看很多资料,尤其面对用心回答的专访,就更不能了马虎了。然而这次准备的过程中,发现并没有那么难,原因很简单,在网上找到了很多关于氟化学的报道,很容易的就了解到氟化学的发展背景、现状以及研究意义,这些很多都是关于胡老师和有机所的研究同事的贡献,其中有些还是由胡老师亲自执笔写的文章,带我们走进氟化学的世界,看得出中科院团队以胡老师,卿(凤翎)老师等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做了很多努力,这一次专访的标题,是我在阅读这些采访宣传资料中看到的一句话,非常触动–“因氟而聚,小元素承载大梦想”,允许我先斩后奏的拿来作为这个专访的标题,自认为我的水平已经无法超越这样高尚而精炼的概括了。

经过这一次专访,连我自己也对氟化学小有兴趣了,专访开头和最后我就把我收集到的关于氟化学和胡老师的链接资料列出来,供大家学习学习。最后感谢胡老师为我们提供精彩的专访,希望胡老师组的研究越做越精彩,我相信胡老师和他的研究伙伴们一定会继续坚持他们的大梦想,继续将中国的氟化学推向世界,很高,更高! 向他们致敬!

 

胡金波 教授简历

1234 1973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1990年9月-1994年7月: 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理学学士。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硕士学位,师从彭瑞伍研究员。1997年8月-2002年5月: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化学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有机氟化学家G.K. Surya Prakash教授  和诺贝尔奖得主George A. Olah教授。2002年6月-2005年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碳氢化学研究所George A. Olah教授和G.K. Surya Prakash教授联合研究组,博士后研究(Postdoctoral Fellow)。2005年1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长, 历任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

与此同时,担任Tetrahedron 杂志 综述类论文编辑 (Tetrahedron Reports/Digests Editor );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编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 编委;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中国化学快报》) 编委;《化学学报》编委。

 

获奖经历(年份倒序)

  • 2014年 荣获上海科技活动周“先进个人”称号
  • 2013年 入选第八批“上海领军人才”
  • 2013年 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资助
  • 2013年 获该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 2013年 被选为第十五届亚洲化学大会“Asian Rising Stars”邀请报告人
  • 2012年 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
  • 2012年 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 2012年 “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三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
  • 2010年 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 2009年度”百人计划“终期评估获”优秀“
  • 2009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氟化学奖
  • 2008年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2007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 2006年 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
  • 2006年 有关创新性二氟甲基化、一氟甲基化的工作被美国C&E News报道
  • 2005年 获美国宇航局(NASA)技术报告奖(聚降莰烯类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 2005年 获国际“Air Products 青年教授优秀奖”
  • 2005年 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 2003年 由于绿色环保型三氟甲基化方面的工作被 C&E News采访并报道
  • 2002年 获美国南加州大学 Graduate Research Award
  • 2001年 获美国南加州大学 Predoctoral Scholarship
  • 2001年 获美国航天总署(NASA)颁发的一级技术报告奖 (NASA Class 1 Technical Brief Award)
  • 1999年 获美国南加州大学碳氢化合物研究所的Moulton Research Fellowship
  • 1994年 获“浙江省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

 

相关链接

(以上外部链接是小编精选,强烈推荐阅读!!!)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杂环分子的构筑・药物开发的契机—黄湧教授
  2. 探索硫化物蕴含的能量 • 开发3S绿色硫化学——姜雪峰教授专访
  3. 官能团之舞・自由基重排化学新舞台 —朱晨教授
  4. 手性杂环之吲哚化学 —石枫教授
  5. 光诱导过渡金属的不对称催化・丰富催化反应工具箱 —俞寿云教授
  6. 林松( Song Lin)
  7. 胡喜乐
  8. 萜类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探寻化学结构与反应性的奥秘 —刘波教授…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