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落~~格格

海外访问的时候,挑战全英文演讲!~③ 下一站,学术访问~

本文来自Chem-Station日文版 海外機関に訪問し、英語講演にチャレンジ!~③ いざ、機関訪問!~   作者  cosine

翻译投稿 炸鸡 校对Sum

海外访问的时候到当地学术机构访问,大胆尝试用英文沟通和演讲吧!

系列文章

海外访问的时候,挑战全英文演讲!~①第一篇 入门~(一)

海外访问的时候,挑战全英文演讲!~②第二篇 预约~(二)

这一回,我们为大家介绍海外访问的时候,挑战全英文演讲!~③ 【下一站,学术访问】(最终篇)

 

事前准备

规划行程表

确定访问时间后,就要着手制定行程规划了。如果是在欧洲出差的话,欧洲铁路交通网络很发达,能在各个城市之间旅行,来往于各个机构之间也比较容易。但是像美国那样幅员辽阔和各个地区时差各异的国家的话,即便是国内来往也要考虑路上所花的时间和时差。

如果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紧张地完成演讲·讨论(整整一天的工作)后,不习惯的话会很疲劳。安排日程的时候,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让自己过分劳累。外国不像日本那样交通工具发达,所以我不是很推荐赶时间的日程安排。

提早安排好交通工具和住宿

如果你想要尽可能少花钱的话,可以去Expedia等旅游网站查找攻略,提前了解一下学会会场到当地机构之间的交通工具(飞机,高铁等)和机构附近的旅馆,而且不要忘记预约哟。如果觉得自己做比较麻烦或者资金比较充裕的话,也可以让旅行社一手包办。在欧洲也有铁路免费票出售,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节约很多费用,提高出行效率。

其实大体上还是遇到人生地不熟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向接待教授询问附近的旅店交通工具也是一条上策。比起自己找当然会更靠谱(但是要注意不要太给人家教授添麻烦,以免做个伸手党嘛)

演讲用的幻灯片和英语演讲稿

英语演讲最重要的还是经验,所以平日要有意识地创造训练机会。到国外机构访问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有意识地试着展示与教授的研究思路不同的内容。

大部分情况下,在当地机构的研讨会上,演讲时间为45 – 60分钟(加上答疑时间总共60-90分钟为佳。因为可能事前并不知道究竟是60还是90分钟,所以事先准备好能用于各种情况的幻灯片比较保险。有了一定的经验的话,就可以准备多个主题的一套综合幻灯片,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有侧重的讲,不重要的可适当略过。

只要亲身经历过就会明白,你干劲十足的去参加演讲和普通的参加一个学会发表的感觉和效果绝对是天壤之别。因为千里迢迢到国外演讲的机会很稀少,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练习如何组织演讲,练习如何写英语演讲稿。因为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对方对日本的看法,所以不能绝对掉以轻心。

在日本国内,除了在一些非常有名的学术会议上有机会用英语做60分钟的演讲,在其他场合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到国外机构访问的时候,几乎任何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即使只在日本国内进行英语演讲,因为并非母语,发表者和观众之间也会形成一种宽容,轻松,随和的氛围,没有任何的紧张感。但是这种情形下对提高演讲能力没有任何帮助。

终于等到访问了!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的每次机构访问,都是由以下几点构成的。

  • 和接待教授会面
  • 参观实验室
  • 和实验室学生讨论
  • 英语演讲
  • 午餐·晚餐·酒

①和接待教授会面

大部分情况下,通过电子邮件联系负责的老师,他们都会愉快地接受我们的申请,并负责接待的工作。

如果你做过接待的话你就会明白,不能草率地接待远道而来的访问团队。对尽心尽力的接待教授,作为客人的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失礼,尽力提供一切信息,及时回复英文邮件,不要给对方增添不必要的负担。–访问的次数多了,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有这样的想法了

参观实验室

接待大都都是简单介绍下实验室成员,实验室的概况。如果是同一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确实会觉得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接待人员也会给我们讲我们所不知道的装置、实验器具、方法等,有时我们也会从中得到有关改进实验流程启发。前几天访问加拿大的大学,访问的时候认识到了一种叫(Bottom Spring)的产品,用它即使是微量样品溶液也能用LC-MS检测 ,天哪~还有这样的神器,当时让我大开眼界。

放入样品瓶中液体会自己被吸上来

和当地的教授和学生讨论

因为机构访问时我是作为客人,所以经常会和教授,学生们进行很多次的讨论(研究介绍和研讨)。

在每次讨论中我都能大开眼界,获益良多。即使不是有名的机构,里面的欧美教授也都十分擅长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真的很佩服啊。

如果一起讨论的教授和学生对我说“我读过你的论文哟!”,我会十分高兴。果然还是直接听到这样的话最令人高兴。在万里之外的异国还能受到别人的称赞,这不禁让我感慨国际学术网络的发达。同时也告诫着我要写出好的论文,杜绝粗制滥造。

讨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问的能力。说实话,用英语提问是很困难的,即对方拼命地说、但如果我不认真地听也是白费功夫。如果能提出有价值、好的问题,就会揭起讨论热情,讨论的双方也会更加有动力讨论下去。不过自己的英语听力有限(和听演讲不同,讨论时有人会用相当于母语者说话的速度来说),若是听了不同研究领域的问题仍然一脸茫然半响也提不出一个问题,这样的情况大有所在。。。提出好的问题不仅需要丰富的学术经验,还在于把握时机。

英语演讲

如上面所说,因为要用英语说45-60分钟,所以还是事先过一遍吧。

回答的人多用母语语速来回答,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坑”。我听不懂的时候,经常会说“Say it again ?”来要求对方复述,我的胆量也在这一次次这样的反问中提高了。但是光靠这个是不能增加自己实战经验。每次讨论之后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但实践出真知,每一次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反省对自己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午餐·晚餐·酒会

一般会和被分配来的本校学生一起去校内的餐厅你,或者让负责接待老师带他们去附近稍微好一点的饭店就餐,总之不限于此有很多可以去的地方。但是不管怎样你都是被当做客人来对待的,所以不会带你去奇怪的地方吃饭的。

午餐和晚餐的时候,即便英语不好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吃饭总归是“吃”嘛,不会要你讲很多的。吃饭和演讲不同,吃饭还掺杂一些即兴发挥的成分,但这也是吃饭要更费心的地方了。虽说如此,在席间能听闻在日本不曾听过的奇闻轶事,想来也颇为有趣。

如果你对应酬不是很擅长的话,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热点新闻和坊间轶事以做席上的谈资。有各种各样的话题,稍微严肃点的如所在国和日本在学术体系上的差异,学校操场状况的好坏,当下的研究热点,自己的科学兴趣,时事热点(最近的比如英国脱欧,日全食,世界杯和奥运会,特朗普当政等)。同龄人的烦恼都是相通的,借着谈话的契机,互相鼓励打气一下也是好的 。

结束语

我原来以为外海访问是需要有人引荐的,待自己羽翼丰满才能海外访问,但我在做的过程中的不断挑战突破自我让我重新认识到定期给自己一个成长机会的重要性。每次挑战都能让我感受到留学时代、学生时代那种独有的紧张感。如果一直待在舒适圈内而不给自己一些压力,人就会慢慢废掉。如果一直想着等自己能独当一面再来吧。。。个人觉得未免为时过晚。黑发不知勤学早,趁着年轻多学一点。

综上,我认为访问海外机构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也能勇于尝试。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Discodermolide by S. J. Mickel (…
  2. 俯瞰有机反应 ー [1,2] 重排(1,2-rearrangem…
  3. 成为化学空间小编的好处
  4. Fukuyama-Yokoshima group meeting…
  5. J. Am. Chem. Soc. 通过手性路易斯酸催化剂“经由…
  6. 混入红曲中的杀手——软毛青霉酸到底是怎么生成的呢?
  7. 夏威夷州对防晒霜成分的统制
  8. 具有金属手性中心的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剂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