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杉杉
导读:
近日,德国哥廷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的Lutz Ackermann课题组在Angew. Chem. Int. Ed.中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一种全新的钌催化dibenzothiophenium盐(DBT盐)与N-芳基三唑或四唑的C–H芳基化反应方法学,进而成功完成一系列联芳基取代三唑与四唑分子的构建。
Ruthenium(II)-Catalyzed Late-Stage Incorporation of N-Aryl Triazoles and Tetrazoles with Sulfonium Salts via C–H Activation
H. Simon, A. Zangarelli, T. Bauch, L. Ackermann, Angew. Chem. Int. Ed. 2024, ASAP. doi: 10.1002/anie.202402060.
正文:
N-芳基三唑与四唑骨架广泛存在于各类活性医药物成分中 (Figure 1a)。同时,三唑与四唑也分别作为酰胺与羧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Figure 1b)。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硫鎓盐作为亲电芳基试剂已经成功参与多种交叉偶联反应方法学[1]。然而,对于硫鎓盐参与的C–H官能团化反应方法学,目前却较少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且仅限于钯催化体系[2]。受到近年来对于钌催化C–H芳基化反应方法学[3]相关研究报道的启发,这里,德国哥廷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的Lutz Ackermann课题组首次报道一种全新的钌催化 DBT盐与N-芳基三唑或四唑的C–H芳基化反应方法学,进而成功完成一系列联芳基取代三唑与四唑分子的构建 (Figure 1c)。
首先,作者采用N-芳基三唑衍生物1a与aryl dibenzothiophenium salt 2a作为模型底物,进行相关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 (Table 1)。进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采用[RuCl2(p-cymene)]2作为催化剂,KOAc作为碱,在甲苯反应溶剂中,反应温度为100 oC,最终获得91%收率的产物3。
在上述的最佳反应条件下,作者分别对一系列取代N-芳基三唑底物 (Scheme 1)、dibenzothiophenium salts底物 (Scheme 2)以及取代四唑底物 (Scheme 3)的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作者还对API衍生的DBT盐的底物 (Scheme 4)的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之后,该小组通过如下的一系列研究进一步表明,这一全新的芳基化策略具有潜在的合成应用价值 (Scheme 5)。
接下来,作者对上述芳基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进一步研究 (Scheme 6)。
基于上述的实验研究以及前期相关的文献报道[3],作者提出如下合理的反应机理 (Scheme S2)。
总结:德国哥廷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的Lutz Ackermann课题组首次报道一种全新的钌催化 DBT盐与N-芳基三唑或四唑的C–H芳基化反应方法学,进而成功完成一系列联芳基取代三唑与四唑分子的构建。这一全新的对映选择性合成转化策略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泛、优良的官能团兼容性以及优良的化学选择性等优势。
参考文献:
- [1] S. Ni, J. Yan, S. Tewari, E. J. Reijerse, T. Ritter, J. Cornella, J. Am. Chem. Soc. 2023, 145, 9988. doi: 10.1021/jacs.3c02611.
- [2] Z. Tian, Z. Lin, C. Zhang, Org. Lett. 2021, 23, 4400. doi: 10.1021/acs.orglett.1c01322.
- [3] M. Simonetti, G. J. P. Perry, X. C. Cambeiro, F. Juliá–Hernández, J. N. Arokianathar, I. Larrosa, J. Am. Chem. Soc. 2016, 138, 3596. doi: 10.1021/jacs.6b01615.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