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落~~格格

萃取可以除去醛!

醛是一种入手简便,较稳定,并且具有很高的反应性的,常用于构筑C-C键的化合物。特别是在多步合成中,是一种十分有用的中间体,然而反应后的除去常常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在这里,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下OPRD杂志上刚报道的一种新的除去醛的手法,只需要通过萃取分液就能除去醛!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Protocol for the Removal of Aldehydes and Highly Reactive Ketones from Mixtures”
Boucher, M. M.; Furigay, M. H.; Quach, P.; K.; Brindle, C. S.* Org. Process Res. Dev. 2017, Article ASAP. DOI: 10.1021/acs.oprd.7b00231

原理上与醛纯化法步骤类似[1,2]。也就是说、醛与亚硫酸氢钠反应形成bisulfite adduct、然后再通过重结晶回收。

这次介绍的OPRD论文上,着眼于bisulfite adduct的水溶性性质,稍微改变了下操作顺序,主要是在最初的bisulfite adduct形成过程上筛选了很多条件。

  1. 化合物溶解于甲醇中,然后加入饱和NaHSO3、摇30秒
  2. 有机溶剂(hexane 或者是 10%EtOAc/Hexane)分液萃取

主要的Scope & Limitation如下所示

  • 除去脂肪族醛的时候,需要用几倍量的DMF溶剂替代MeOH,30分钟搅拌(由于bisulfite adduct的形成比较困难)。反应性酮也能除去。
  • 利用bisulfite形成的效率差异,也可以用来分离醛与低反应性的酮。
  • 含有富电子的烯烃取代基的化合物有可能会与SO2反应,生成副产物(该问题可以利用SO2溶解度低的萃取溶剂hexane解决)。
  • 胺基化合物可以与NaHSO3成盐导致回收产率。

该方法对large scale的反应,有挺好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献

  1. “A Novel, Nonaqueous Method for Regeneration of Aldehydes from Bisulfite Adducts” Kjel, D. P.; Slattery, B. J.; Semo, M. J. J. Org. Chem. 1999, 64, 5722. DOI: 10.1021/jo990543v
  2. “2-Methyl-3-phenylpropanal” Buntin, S. A.;  Heck, R. F. Org. Synth. 1983, 61, 82. DOI: 10.15227/orgsyn.061.0082

外部链接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南京大学魏辉教授课题组Anal. Chem.: 用于检测农药的基…
  2. Angew:硼烷/钯协同催化促进三烷基胺与联烯的β-C-H烯丙基…
  3. “天使”还是“恶魔”?——争议的诺奖得主
  4. 夏令营感悟~清华篇
  5. Org. Lett.:镍催化烯烃的还原双烷基化反应方法学
  6. 钴肟催化剂催化邻-三芳基类化合物的环氧化氢化反应
  7. Pd(II)催化异丁硫代酰胺的不对称β-C(sp3)-H官能团化…
  8. 固体NMR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