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

缤纷夏日,神奇甲虫——甲虫中的化学

本文作者:竹悠

惊蛰之后,各种昆虫开始活跃起来,点缀了炎热的夏季。其中有些充满诗意,是乘凉的好伴侣;有些气味难闻,则令人避而远之;还有些装备了生化武器;那么这些神奇的甲虫都有哪些呢?

一、一闪一闪的萤火虫

图片来源:搜狐

夏天到了,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空调的流行和城市生活使晚上纳凉少了些许趣味。但在公园、城郊、田边地头、还是可以看到萤火虫,夜幕降临后,带有诗意的萤火虫,让纳凉增添了很多乐趣。杜牧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就描写了追逐萤火虫的乐事。

昆虫图片来源:百度

萤火虫(firefly)为什么会发光?可能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原来在萤火虫的腹部有种化学物质叫荧光素luciferin (LH2),它首先在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的催化作用下,同时和Mg-ATP生成luciferyl-AMP(LH2-AMP),接着与氧气反应生成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Oxyluciferin (OxyLH2),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从而产生黄绿色荧光效应。这种荧光热量极少,又称为冷光,可以保证萤火虫在发光的同时不会因为放热过多而被灼伤。

在这里,要介绍一下荧光的产生机理了:分子可有多个激发态,某些激发态的分子振动弛豫、分子内能量转换等过程不能直接迁移到基态,而是跃迁到分子的最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发生辐射跃迁,回到基态。假如此时最低激发态为单重态则产生荧光;如果最低激发态为三重态,则产生磷光。

二、发出臭味以自保的蝽象和瓢虫

昆虫图片来源:搜狐

臭大姐stinkbug,也叫 “蝽”,它们是有名的臭气专家,具有臭腺,在遇危险时或挤压时便分泌臭液,气味弥漫到空气中,使四周臭不可闻,借此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因为这种臭味,在家里发现了臭大姐,也只敢将其赶走,不能拍死,否则家里多了种浓郁的臭味。那么这种臭味物质是什么呢?这种臭味物质就是壬烯醛octenal和癸烯醛decenal。另外一个冷知识,就是香菜中也含有类似的物质,所以不爱吃香菜的人觉得有臭大姐味。

昆虫图片来源:搜狐

瓢虫 ladubug被认为是圣母玛利亚的甲虫。瓢虫在遇到危险或挤压时,也会挥发出不愉快的味道,但这种味道来自于甲氧基吡嗪类methoxypyrazine化合物,闻起来像坚果、青椒、马铃薯、霉菌的混合。

三、用化学武器进攻的炮弹虫

炮弹甲虫可以说是化学知识应用的最好的甲虫了,它们在遇到危险时,会向敌人放出腐蚀性的灼热液体,还伴随着砰砰响声和烟雾,又称放屁虫。

图片来源:Science

图片来源:Science

炮弹甲虫中的化学武器是怎么制造的呢?原来甲虫的腹部有两个独立的腔室,其中之一名为reservoir储蓄着10%对苯二酚类(如对苯二酚、甲基对苯二酚)的水溶液和25%过氧化氢H2O2。另外一个腔室名为vestibule为过氧化氢酶 catalases和过氧化酶 peroxidases。在启动发射前,甲虫先分泌一些液体到通道中,使两者混合,引发反应。首先过氧花氢酶分解H2O2为水和氧气,其次过氧化酶将对苯二酚氧化为对应的苯醌,生成的氧气作为喷射动力源。并且这个反应急剧放热,每毫克溶液放热达到0.19卡,可以将液体加热到接近100℃的沸点。

图片来源:PNAS

炮弹甲虫的喷射的炮弹为脉冲式不仅可以多次发射,有些种类能达到29次,而且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瞄准敌人。苯醌已经具有腐蚀和刺激性,再加上高热和高频率打击,打到捕食者都会怀疑人生,不得不放弃炮弹甲虫。

参考资料

  • [1] https://cen.acs.org/articles/93/i32/Periodic-Graphics-Summer-Bug-Chemistry.html
  • [2] Branchini, B. R., Behney, C. E., Southworth, T. L., Fontaine, D. M., Gulick, A. M., Vinyard, D. J., & Brudvig, G. W. Experimental Support for a Single Electron-Transfer Oxidation  Mechanism in Firefly Bioluminescence.JACS, 2015, 137(24), 7592–7595. Doi:10.1021/jacs.5b03820.
  • [3] Aneshansley, D J; Eisner, T; Widom, J M; Widom, B, Biochemistry at 100{degrees}C: Explosive Secretory Discharge of Bombardier Beetles (Brachinus). Science ,1969,165(3888),61-63. DOI: 10.1126/science.165.3888.61
  • [4] Eric M Arndt, Wendy Moore, Wah-Keat Lee, Christine Ortiz Biomechanics. Mechanistic origins of bombardier beetle (Brachinini)  explosion-induced defensive spray pulsation. Science, 2015, 348(6234), 563-567. DOI: 10.1126/science.1261166.
  • [5] T Eisner, D J Aneshansley Spray aiming in the bombardier beetle: photographic evidence. PNAS, 1999, 96 (17), 9705-9709.  DOI: 10.1073/pnas.96.17.9705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100年前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ー弗里茨·哈伯ー天使还是魔鬼?
  2. 【迈向化学家】维生素C到底长什么样呢?
  3. 史上最倒霉的化学家
  4.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
  5. 维生素浅谈
  6. 我眼中的诺贝尔奖 (中)
  7. 超级大boss伊丹健一郎教授西安行(旅途篇)
  8. 炎炎夏日 酷酷墨镜——太阳眼镜中的化学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