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专题

瑞士留学专题(一)欧洲博士课程知多少?

本文投稿作者 七姑娘

大家都想过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吗?日本的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洲也是如此。所以我想推荐欧洲留学给大家,计划分三次来主要介绍瑞士、德国的相关博士课程。

第一次整体讲一讲欧洲的博士课程

第二次讲解申请准备及其相关内容

最后一次则总结一下面试和合格之后的手续等。

初次写这样的文章定有不足之处,感兴趣的朋友还请一定多多与我联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欧洲吧!

欧洲的博士课程

关于欧洲的博士课程,主要作了如下8个方面的总结:

  1. 研究机构、大学
  2. 大学教育,研究环境
  3. 补贴、学费
  4. 工作时间、休息
  5. 语言
  6. 日常生活
  7. 共同研究、国际会议
  8. 就业

接下来将从第一条开始逐一为大家介绍。

1.研究机构、大学

作为研究生(或本科生)的读者朋友们对欧洲的研究机构了解得如何呢?事实上,在化学领域欧洲虽然不如美国,但也有很多有名的研究所和教授。例如,根据Nature Publishing Index – 2013 Global Top 200的排名,欧洲本土除Max Planck(德国,第5位)、CNRS(法国,第7位)、Helmholtz(德国,第13位)的研究所外,还有EPFL(瑞士,第20位)、ETH(瑞士,第21位)、LMU Münich(德国,第44位)、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荷兰,第49位)、Utrecht University(荷兰,第65位)、Uni. Zurich(瑞士,第69位)、TU Münich(德国,第74位)等等成绩优异的大学。(同一排名榜,东京大学列第8位、大阪大学41位、名古屋大学88位,因此可以说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水平都很高,我想研究设备和研究资金也是十分充足的。)

2.大学教育、研究环境

尽管国家不同,情况多少也会有些区别,但欧洲的大学教育大体上还是与日本相同,分别为本科(3-4年),研究生(1-2年),博士(约3.5-4年,生物专业5年)。本科以授课为主,没有实验室的分配所以不进行研究。研究生课程则是在第一年的授课后,进入研究室或企业研究所(制药、化学系)参加3个月左右的实习,剩余的半年时间用来写毕业论文。因此,研究生毕业时的研究水平大约等同于日本的本科毕业生。

博士课程就是在所属的研究室,针对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所进行的专门研究了。通常,化学系的博士课程时长为3年半(也有可能延长至4年或缩短至3年)。毕业条件因学校而不同,在瑞士和德国,取得教授的认可即可毕业。而在法国,补贴的发放时间规定为3年,因此必须在3年内取得学位。读博士的过程中必须作为teaching assistant(TA)来参与本科生的授课或实验辅助(约400小时)。另一方面,由教授定夺免除授课的情况也很多,规定的学分可通过实验室会议或Cumulative Exam来取得。

3.工资、学费

欧洲研究生生活的优点!就是工资。这边的研究室,工资只发放给博士课程的学生或博士后的情况很常见。因此,获取补助奖学金以外的学生也会得到一定收入。故虽然决定攻读博士,但并不会发生脱离学术振兴会因而毫无收入的情况。具体金额和德国、法国学术振兴会大体一致,瑞士为47040法郎一年(约530万日元)。这些补助除开课时费(瑞士一年约9万日元,德国也大概相同)、包括税费在内的生活费等、应付欧洲生活也是绰绰有余的。奖学金金额比较低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通过租房补贴等形式获取不足的那部分补助(需商量)。另外,如果有家属,据说还有希望获得额外的补助。当然,这些条件都根据与大学或研究所的关系来决定,需多加注意。

4.工作时间、休息

博士生入学后,就与教授结成了劳动合约。合约上的工作时间为一周休息2天,约45小时,实际上当然也是根据实验会有一些浮动。大多数的学生(同样也包括职员)都是早上8点开始研究,晚上结束的具体时间由自己决定,但并不会在研究室里待太久,大约7点半左右也就都离开了。

在欧洲,可申请除公共假期和病假(病假并非带薪)之外的法定带薪休假。瑞士每年大约有25天,大多数学生都会利用这一假期回国或旅行。与日本相比,也许会因为玩得太过尽兴而惹怒教授,但也存在因为强烈的责任感,周末仍然坚持工作的学生。与收入相对应的就是责任,所以特别恶劣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解雇的情况。这与日本式的不得不支付学费的“学生”角色不同,而是与被大学雇佣进行研究工作,所谓“研究者”的感觉更接近吧。

5.语言

欧洲的研究室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母语国家的学生,因此英语是通用语言。大部分的欧洲学生(即使并非堪称完美)均能实现用英语交流,因此必须要雅思或托福成绩的英国博士课程除外,德国、瑞士、法国等国一般在入学条件上都不要求英语笔试成绩(部分大学会作此要求,个别案例需自行多加确认)。所以在欧洲学生的简历上只是简单标明自己的英语水平是fluent还是native。应该说只要拥有了一定的英语水平,即使口语稍微欠佳,但也不影响申请就读或是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志在获取奖学金的情况下则必须提供语言考试的成绩。

※关于第三语言

欧洲有很多语言。本科生时大多使用德语之类的母语,研究生的授课在母语基础上,若有并未掌握此语言的学生,则采用英语教学。博士研究室的会议等则通用英语。虽然在研究室里的个人对话用母语也毫无问题,一旦加入并不能听懂的其他学生就会马上改为英语对话。我所属的研究室就交杂着英语、德语、瑞士德语和法语。因此理科系的博士生入学时也并非必须掌握欧洲系的通用语(德语、法语等)。

但是,欧洲留学也是掌握第三门语言的绝佳机会。大学里也有专为留学生开设的语言课程。另外,想学习对方语言的同学也经常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使用通用语来实现最基础的理解后,一定也想与更多的人交流,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吧。

6.生活

巴塞尔火车站。前往德国、意大利、法国各国的长途火车都从这里往复。

欧洲的基础交通(巴士或火车)比较发达,日常生活即使没有汽车,只要有个自行车基本就足够了。城市间的长距离的移动除了ICE或TGV之类的高铁,通过LCC也很方便。更棒的是,在较小的范围内浓缩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环境,因此旅游出行极为方便且值得期待。尤其是瑞士的火车和巴士的时间表如同日本一样精准,并且很小的村庄也能够乘坐其抵达。

瑞士的治安在整个欧洲也算不错的,因为实验或是酒会等晚归也毫无问题。最近几年日本料理在这里大受欢迎因此在超市也很容易买到日本的食品,虽然价格稍贵但不用担心在这里的饮食问题。春季不用太担心花粉症,夏天也不像日本那么热,冬天建筑物的防寒措施也很好,因此可以说在这里生活十分舒适。

瑞士的生活用语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因此公函(机关部门手续等)上没有英语。与翻译成日语不同,德语翻译成英语的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直接利用谷歌就可以了。或者就提前问一问实验室里的小伙伴或是秘书也未尝不可。在瑞士,地区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同,由于旅游业的发达,机关部门、基础交通、餐馆等处还是能使用英语做基本的交流的,因此并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

7.合作研究、国际会议

欧洲诸国距离近,国土又接壤,在日本跨越两个省份的距离在这里就可能是跨越国境了。因此,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就十分频繁了。当然也取决于研究领域,比如瑞士的研究室因为论文的需要从下周开始,要前往荷兰的代尔夫特!下下周要前往葡萄牙里斯本参加学术讨论会,之后稍作休假大约在两周后回来!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各国距离比较近,因此也比较容易在国际学术讨论会或专题讨论会上进行演讲。

8.就业

出国之后,通常的就职活动就无法进行了。说实话,因为我也没什么经验,因而对此也不甚了解。大概在取得学位回国后,想办法通过关系,参加在波士顿、伦敦、东京等举行的专门面向留学生的就业活动。

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在欧洲就业。想进入欧洲的大企业就业,PD的经历不可或缺。而中小企业对PD不作要求,若具备德语等语言作为前提条件也是有就业机会的。比如,瑞士的巴塞尔云集了Novartis(制药,第1位)、Roche(制药,第3位)、 Bayer(制药,第16位)、Syngenta(农药,第1位)、Ciba (BASF group)、Lonza、Actelion、Clariant等大中型制药、化学企业的总部或是分部、研究所。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欧洲的学校里谋求出路。比如,诸如高级博士后或是实验室经理这样的职位,而虽然艰辛但也有办法成为教授。

在欧洲,博士毕业后,很多Ph.D会继续成为博士后,尤其瑞士还有SNF scholarship这样非常棒的奖学金。具有3年以上瑞士国内研究机构的研究经历并取得优秀成果(IF 7-8的一作之类就足够了)的即可申请18个月的奖学金。申请条件与国籍无关因此日本人也可以申请。继续在瑞士研究,外国人若回自己祖国则无法获取这一奖学金,但我的研究室里也有很多学生拿着这个奖学金前往美国等地留学。即使并非本国学生,之后也有很大可能性不会再回来瑞士贡献力量却依然愿意提供奖学金,不得不说SNSF也是十分具有气度啊。

在留学方面,欧洲虽不如美国有人气,但阅读此文后对此稍微有些了解或是感到关注吗?下一次将介绍申请相关的事宜,敬请期待。

 

原文发表于日文版 2015.8.3,于2017.01.02 更新补充

スイスの博士課程ってどうなの?1〜ヨーロッパの博士課程を知る〜(1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Chem-Station Evening Mixer在日化学友人…
  2. 化学专业美国留学(四)——立志篇/留学的种类
  3. 申请日韩留学之我见(二)
  4. 「专题系列 化学留学生眼中的日本」(二)谈谈一个学期的日本交流生…
  5. 化学专业美国留学(一)——大致流程篇
  6.  给外国教授发邮件所用的英语表达方式和模板
  7. 日本留学经历分享–Final presentatio…
  8. 尝试着写一份简历(博后篇)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