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百科

Engler-Kita吲哚合成

概要

1992年日本立命馆大学(Ritsumeikan University)的北泰行(Kita Yasuyuki)研究组报道了胺与对苯醌的分子内环化,形成5-羟吲哚的反应[1]。(首页图)

1995-2000年,T. A. Engler报道了通过Lewis酸催化的醌亚胺与苯乙烯及烯醇醚类化合物反应获得吲哚与二氢吲哚等杂环化合物的反应[2]-[7]

之后,Kita研究组报道了二(三氟乙酸)碘苯(PIFA)与N-对甲苯磺酰基苯胺的氧化形成醌亚胺,随后与活化烯烃进行加成,最后经环化反应获得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或N-对甲苯磺酰基二氢吲哚[8]

上述反应称为Engler-Kita吲哚合成(Engler-Kita indole synthesis), 该反应已成为构建5-羟基吲哚的有利手段[9]-[10]

基本文献

 

反应机理

胺与对苯醌的分子内环化

(三氟乙酸)碘苯(PIFA)参与的苯胺与活化烯烃的加成

Lewis酸催化的醌亚胺与苯乙烯及烯醇醚类化合物反应

反应实例

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1] [2]

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3]

实验步骤

(三氟乙酸)碘苯(PIFA)参与的苯胺类化合物与活化烯烃的加成

室温下,用注射泵向苯胺(1 eq.)及烯烃 (3.3 eq.)的DCM溶液 (两种底物的浓度依次为0.1 M及0.33 M) 中滴加PIFA (2.5 eq.)的DCM溶液(浓度为0.025 M,超过2 h后,滴加结束)。将上述反应混合物继续搅拌I 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除去溶剂后,直接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最终目标产物。

Lewis酸催化的醌亚胺与苯乙烯及烯醇醚类化合物反应

0 °C下,将苯乙烯(1.1 eq.)加入到TiCl4 (1 eq.)、Ti(OiPr)4(2.9 eq.)的DCM溶液(浓度为1.1 M)及醌亚胺 (1 eq.) 的DCM  溶液(底物浓度为0.02 M)中。随后开启搅拌,并将上述反应混合物逐渐升至室温,TLC监控直至反应完成。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淬灭结束后,将上述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藻土进行过滤,并用DCM充分洗涤,将滤液依次用水及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 减压除去溶剂后,将粗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DCM/Et2O/正己烷1:1:8 v/v/v)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最终目标产物。

实验技巧

参考文献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硫(VI)-氟置换反应 Sulfur(VI)-Fluoride …
  2. Kharasch–Sosnovsky氧化反应 Kharasch-…
  3. 沟吕木-赫克反应(Mizoroki-Heck反应)
  4. 官能团的转化——酯化和酰胺化反应(二)
  5. Chan重排反应 Chan Rearrangement
  6. Tsunoda试剂
  7. Vinamidinium Salt
  8. Hayashi-Jorgensen催化剂(Hayashi-Jor…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