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专访

创造衔接下个世纪的新「知」ー相田卓三教授

好了,这一次的专访是日本化学家专访,专访的对象是由之前做过专访的京都大学浜地格老师推荐的,来自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的相田卓三老师。相田老师是研究“表现力”上有着卓越成果的学者。这些从他的演讲报告中就可见一斑。将高分子这种一眼看上去结构庞大的化学作为武器,以这样的研究背景,完成了各种各样的采光树形聚合物、分子钳、石墨以及蛋白质纳米管等纳米世界新材料的开发。我们曾经在Chem-Station上介绍过他的研究 超分子聚合物的精密合成 以及最近多功能超高含水量材料(AQUA materials)日文版

那么为什么他会成为化学学者?现在开始本文:

 

Q. 您为什么要从事化学研究

虽然化学是我擅长的学科,但是最开始我完全没打算献身于化学。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化学和化学生产就等同于公害。当自己进了完全没想到的工学部化学科的时候,不得不对将来感叹“人生怎么竟然这么悲催”

p_73-1

在那平息了学生运动大家不关心政治的时代,充满着“烦人的事情过去了”这样颓废的气氛的校园里,我整整一年完全没有学习,过着颓废的生活,每天无所事事,思考着我该这样继续下去呢还是就此打住。最终,我决定为了弄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学习。

随着学习发现化学很有意思,大四的时候进入了物理化学的研究室。在那里,虽然我完全丧失了自信,又一次人生不知所措,但还是考上了现在任职的这个大学的研究生院,后来遇见了恩师井上祥平和鹤田祯二老师,他们启发了我对研究的兴趣。

进入博士,那时候就不打算在大学干了。但是,在博士二年级的秋天,那时候研究有了一点小小的新发现,“遭遇”研究路上不期而遇的转折,也是那一刻决定了我人生的方向。

完成必须的实验,早上骑着自行车回去,做到这个份上我自己都感动了,至今我都还记得希望继续这样的生活的强烈的想法。幸运的是,取得了学位之后成为了助手,并一直到了今天。这也好比与人的邂逅一样,仅一步之差,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

 

Q.如果不从事化学,还有什么想做的?为什么?

我对Angewandte Chemie的采访中的回答写下了“高中时代想当牙医”这个事儿曾引来很大反响(真的么?)。

我有很多亲戚都是从事医药学领域,可能是由于在这些当中,我感觉那些工作悠闲的牙科医生的工作就是给我这种人设定,或许也是因为直觉,我总觉得自己生性懒惰散漫吧。

不过,现在觉得当时没有被别人之言选择了一生从事的工作(“你就卖一辈子的白糖水?”是Jobs将Scully从百事中挖出来时候说的著名的话)是一件幸事(请原谅我这样大言不惭)。

1984_jobs_and_sculley.home_

1984_jobs_and_sculley

Q. 请大概的讲一下化学工作者对世界有着怎样的贡献?

这些年“发挥作用”一词有一些误解。不少开启人生之旅的学生带着强烈的“我要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所以要进企业”这样的想法加入企业,“企业是追求盈利的团体”。好东西其实并不一定卖得出去,抱着这样的动机,拼尽全力弄出来的高技术东西其实并不会被自己公司所采用的例子笔笔皆是。

另外,我认为作为化学学者的行为价值会超越文化、语言和地域,以更丰富的形式提出关于物质和原理的新价值。这个领域,原本就不该受经济利益束缚,完全地追求自己的信念中美好的东西。结果会接受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素不相识的人以直接或者间接形式的回报。这不就是发挥作用的事业吗?可惜的是,对象必须至少具备有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被化学所感动,这就限制了这些受众的范围。而绘画和音乐能表现出的是最直观的感受,不需要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经验就可以实现。这也是让从事化学的人非常羡慕的地方。

在这儿要说一些心里话:这些年大量的研究资金偏向于能立刻能产生实用价值的东西。这些不过就是对现有已知的知识或技术的组合,换句话来说,就是消费创新成果的研究活动。如果不考虑后路的话这样下去也无所谓,但作为活在消耗巨大资源的21世界的大学研究者,我有连接后继之人创造新“知”的义务。如果连“知”都消费了,那就什么也不剩了。

 

Q. 如果能和历史上的某一个人共进晚餐的话,您最希望是谁?为什么?

F1赛车手埃尔顿·塞纳还有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理由很明确,至少某一刻,和自己同时代的人,让我们见证了“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瞬间”。他们做到了,不是小说,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没有发出“这种事,靠谱不?”这样幼稚的言论,而是用让大家透彻地看清楚从而完成了他们最具说服力的一点,确实很了不起。但是呢,如果有机会能和他们共进晚餐,我估计肯定是没有心思吃饭的。

img_1

Ayrton Senna da Silva

 

Q.您最后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是什么时候?合成的是哪个化合物?

可以确定的是离最后一次实验应该过去20多年了。那正是测量仪器从模拟信号到数字化信号更新换代的时期,也让我想起曾在测定仪器前由于不知道操作方法而放弃使用的囧事。

 

Q.当你搁浅在了一个荒岛上、怎样的书与音乐是必须的?只能说一样。

书和音乐都没必要,就这样享受这难得的环境就行了。

 

Q.下一次您推荐我们采访谁。

名古屋大学的八岛荣次和东京工业大学的弥田智一老师。允许的话那就得用关西话来写采访了。八岛老师是对关西的Ebeさん(注:一个著名的摔跤选手)研究很深的人。而弥田老师,朋友们都叫他“组长”(注:日本的组长这个称呼一般多见于黑社会,老大的意思),他们二人都以“破坏力”而著称。

 

关于没落的日本人才培养浅谈

最后作为番外篇就讲点关于对现在日本的人才培养的看法。

前些日子得到了和某个有名的超一流的服务业的会长共餐的机会,期间就公司招聘有关的话题讨论了一番。

会长说“现在新进员工有30%的外国人,25%的女性,剩下的才是日本男性。不仅在外语能力上,精气神上外国人也胜一筹,很多女性也很有干劲儿,对将来有比较明确的想法。

另一方面,日本男性海外经历少,英语能力是一方面,个头上也逊色一筹。本公司是日本企业,如果给日本人在日本国内提供职位的意识都动摇了的话,这样的比例肯定会更多地发生改变。在巨大的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因为是企业,以上种种在商业中难以做出抉择的话,录用日本人应届毕业生的习惯也都会消失吧?”

曾竞相录用应届毕业的日本学生的企业,是抱有“刚毕业的学生就好像是白纸一张,有无限种塑造可能”这样的的考虑,而现在,这样的意识正在渐渐变弱。说不定到时连给学生道歉甚至一声招呼都不会有,日本企业就顺着形式改变招聘策略。因为这是靠真才实学和丰富的经验说话的时代。日本学生能适应这样的潮流吗?很可能一下子进入应届毕业生录用率不足60%的时代,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亚洲的近邻。

一次看电视节目,里面播放着某个私立学校给应届找工作的学生作就业培训。一位工作已经内定的学长做讲师,和将要找工作的学弟学妹进行模拟面试。这位学长表示“鞋带一定要系好,领带结的折痕要给弄整齐”等各种细节建议。我不禁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在这个面试里凭借这些“诀窍”,表现良好的人就算进入公司也会因为给企业贡献度太低而被解雇的时代,还讲着这样的事情,而且这样的事情还是大学率先搞起来的真是让我傻眼到无语了。

苹果和谷歌这样的开发高人气的软件公司对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是绝对不会录用的。你的真本事是什么呢?——这就是当下日本的诸位学生需要开始追寻的答案。现在的企业没有空去培养人才,就凭着只言细节去判断,简单地改变方向。日本没有了先进的技术就会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国家。所以相说:以研究者和技术工作者为目标的理工科学生们,不要再被社会弄得摇摆不定了,希望你们去追求真本事。这是你们人生的财富也是你们健康地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唯一的方法。

 

相关链接

 

相田卓三教授的简历

takuzo_aida相田卓三

1956年生,工学博士。1979年横滨国立大学毕业后转入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科,1984年东京大学研究院工科博士毕业。经历东京大学工学部助手、副教授,1996年起担任东京大学工学研究科教授至今,200年~2005年ERATO项目研究负责人,2009年兼任理化学研究所研究负责人。获得过2009年日本化学会奖、2010年藤原奖、洪堡基金会奖、紫绶褒章等许多奖项。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第147回—“用杯芳烃生产组装体”Tony Coleman教授
  2. Karikó Katalin
  3. 「实现 安全、简便、短工程化学反应」真锅敬教授
  4. 用化学武装生命-窥探沃森・克里克以外的世界!-杉本直己教授
  5. Madeleine M. Joullié
  6. Edwin M. Southern
  7. 第101回–“高分子纳米结构的精密合成”Rachel…
  8. Keary M. Engle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