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分子

咪康唑(Miconazole)——达克宁的主要成分

引言

真菌(fungi)在自然界大量存在,大多数存在于土壤或动植物尸体中,在有机物矿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居住环境较差、卫生习惯不好、所处气候潮湿、生活质量低下的人群更易发生。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前者发生在皮肤、黏膜和皮下组织,更为常见,后者则侵入黏膜深处影响内脏器官。浅表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皮肤病,例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临床上通常会使用外用抗真菌药例如非处方药达克宁®进行治疗。

唑类抗真菌药

水杨酸和苯甲酸是最早用来治疗皮肤、指甲等真菌感染疾病的,效果虽然满意但刺激性较大。随着抗生素的滥用,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带来新的挑战。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是最早用来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抗菌药,可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唑类抗真菌药物(azole antifungal agents)发展与20世纪60年代后期,可同时外用和内服给药,对于浅表和深度真菌感染都有良好治疗效果,整体优于抗真菌抗生素。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

咪康唑的抗菌机制

甾醇是构成真菌和哺乳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对细胞膜上酶和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真菌与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是哺乳动物细胞膜的甾醇是胆固醇,而真菌中则是麦角甾醇(ergosterol)。所有的唑类药物都通过抑制14α-去甲基化来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具体说来,唑类药物的N原子可以与真菌CYP450酶的辅基亚铁血红蛋白上的亚铁离子形成络合物,唑类抗真菌药的其余部分与辅基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抑制了CYP450酶的脱14α-甲基过程,其结果是使聚集到真菌细胞膜的甾醇依然带有甲基基团。这些甾醇没有正常的麦角甾醇所具有的准确的形状和物理特性,导致膜的渗透性改变,发生泄漏,并使膜中蛋白的功能失常,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咪康唑的抗菌机制

咪康唑的合成

商品化的咪康唑药物主要是它的硝酸盐形式,由西安杨森制药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研制而成。咪康唑的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不同之处在于引入咪唑基团的起始原料和方法不同。总体而言,两条路线均需要涉及羰基还原和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咪唑基团引入后通过经典的Williamson醚合成法可以顺利得到咪康唑,最后只需酸化成盐即可。

咪康唑的合成路线

唑类抗真菌药的发展

克霉唑是第一个上市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由于新颖的结构和良好抑菌活性而引发极大关注,随后益康唑和咪康唑才相继问世,这些咪唑类药物体外均有较高的活性,具有广谱的抗真菌病原体作用。虽然局部使用效果较好,但在体内很快代谢失活,另外该类药物亲脂性比较强,和血浆蛋白有较高的键合能力,从而造成血液中游离的活性药物浓度比较低,使上述药物难以治疗深度真菌感染。为此,以提高代谢稳定性、降低亲脂性为目的地对该类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很有必要。例如,对噻康唑进行结构改造,在其结构中引入了含有极性基团的烷基、苯基和杂环替代之前的噻吩结构,以降低化合物的亲脂性,得到第一个可口服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酮康唑(ketoconazole)。此外,构效关系研究显示,当三唑环取代咪唑环后抗菌活性会显著提高,例如代表性的氟康唑药物,现阶段围绕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正在火热进行中。

咪唑类抗菌药的发展

结束语

近20年来,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与人们对真菌感染的认识逐渐深入有很大关系。随着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的问题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因此,在今后抗真菌药的研究中,抗耐药菌将是药学家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总而言之,今后抗真菌药的研究开发将以高效、广谱、低毒,具有多种给药方式以及良好药物动力学性质为目标,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加出色的抗菌药物出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 [1] Fothergill AW. Miconazol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2006 Apr 1;4(2):171-5. DOI: 10.1586/14787210.4.2.171
  • [2] 吕丁,甘亚,周淑梅. 唑类抗真菌药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0, 6, 248-254.
  • [3] 李金梅. 硝酸咪康唑合成新工艺. 广东化工. 1990, 4, 35-37.
  • [4] 何斌,颜秋梅,潘富友. 硝酸咪康唑的合成工艺改进. 合成化学, 2009,17, 508-511.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覆盆子酮(树莓酮)
  2.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3. 硅蛋白 silaffin
  4.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叶酸(folic acid)
  5. 装订肽 Stapled Peptide
  6. 传明酸(tranexamic acid)
  7. 噁二嗪类杀虫剂——茚虫威(Indoxacarb)
  8. 氧化二氮 Nitrous oxide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