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化学家

展现C–H键活化的魅力 ・多样化构筑联杂芳基化合物–游劲松教授

化学空间的网友们,好久不见,Chem-Station的主页上周内反复遭到海外非正常访问,服务器出状况,导致中文版也无法正常更新和访问。从这周开始,网页更新恢复正常,在这里和大家做个说明,希望大家理解,继续支持我们。

今天又是时隔好久的专访。大家近来怎么样啊,这一阵电视上播出的《人民的名义》终于落幕了,这部片子我想大多数网友们都关注了吧,我也未能免俗的追剧了一番,好久没有这样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了,着实让大家过了一把瘾。不可否认国产影视剧这些年的盛产,不管是题材还是制作水平上的进步,出现了许多老百姓喜爱的“良心作品”再不是前些年港台作品傲居电视收视率榜首的时代了,当然,影视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怪象,“小鲜肉”“脑残粉”“水军”“xx神剧”等等值得我们反思,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淘汰和进化。不管怎么说,这些发展变化离不开大陆市场经济背景下,对这些蕴藏巨大商业利益的行业投资的“不差钱”,行业的火爆,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涌入,水涨船高那是一定的,基数那么大,好东西自然多,有新气象也伴随着新问题。当然,最终人们也会在日益丰富提升的品味和艺术鉴赏能力中学会辨别真伪,排斥低俗,赞扬高尚,就拿这次网友评论中的那些原来低调实力派的“老戏骨”也在戏中火了一回,不知道演员凭外型、凭炒作一炮而红的时代是否会随着发展和进步慢慢结束呢?不管怎么样,我都很羡慕影视娱乐行业的人物、新闻能成为时下年轻人茶余饭后讨论较多的话题,如此被关注。作为同属艺术领域,需要靠创造力来壮大的科研领域,但愿我们的科学人物、时间也会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投入、媒体网络宣传的盛行以及通识教育的普及而能够更多的被人们关注、欣赏和评论。我们科研界也有很多优秀青年才俊、中坚力量、以及奋战多年的实力派,等着大家来关注。

今天专访的这位化学家,就是一位稳健、低调又不乏个人研究特色的化学人。他就是来自四川大学的游劲松教授,多年来他主要从事发展新的有机合成方法来合成多样化的杂芳环化合物,开展目标导向的具有π共轭结构的功能性分子的合成以及天然产物全合成,特别是发展新颖芳环荧光核心骨架,开发它们在光电转化材料、超分子自组装。分子探针。细胞以及组织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可以说他是一位将碳氢键活化用到实处的化学家,也让大家领略了一番C–H键活化在开发功能分子方面的魅力。

下面,请大家一起去看看游老师的化学人生吧:

 

什么样的机缘让你从事化学研究?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老套但永恒的答案。从初中开始,我的化学成绩就很好,高考时化学也考得好,那时还谈不上“喜欢”这两个字。那是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这一路下来,我真喜欢上了她,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是宝贝。

 

如果不从事化学,还有什么想做的?为什么?

这个问题经常有人问。初中时几乎报名考中师,如果不放弃,也许现在在一个小镇上当小学教师。高中时,我曾想当骨科大夫,因为挣钱多。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也许到沿海建筑工地打工养家,那就没有机会体验有机合成化学赋予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魅力。如果不从事化学,也许我能当好厨师,因为有机化学和厨艺很相似。

 

现在在做哪方面的研究?另外,准备在这块如何展开?

现在正在从事利用C–H键活化策略建立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合成化学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电子差异原则”和 “螯合导向作用构筑稠杂环策略”为构筑联杂芳基骨架以及稠杂环提供了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策略。现在拟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发展成本低的催化体系,为实用化努力,希望有朝一日发展的化学反应能为工业所用。研究团队已经建好了光电器件制作平台,可以方便开展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的研究。利用自己发展的化学构建有机功能分子,展示碳氢键活化在构建有机功能材料方面的魅力,为推动基于C–H 键活化策略构筑有机功能材料做出一些贡献。

图片来自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网页

请告诉我们对您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为什么?

对我来说,其实有很多人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要说哪一个最大,还真有些为难。爷爷的乐观、母亲的勤劳、父亲的善良以及哥哥的榜样作用。还有我的博士生导师谢如刚教授以毕生经历悟出的一句话“有所不为,才有所为”,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舍弃”。

 

如果能和历史上的某一个人共进晚餐的话,您最希望是谁?为什么?

这个倒是真的没想过。如果有如果,我到想通过时空穿越,向刘备刘玄德请教,如何让我的研究生们为选择有机化学而执迷不悔。

在您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发生在什么时候,怎么克服的?

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是回国后的第三年到第四年之间。当时学校的研究条件差,可以形容为四壁皆空,启动经费较少,很快用完,几乎揭不开锅,连学生的微薄助研金也发不出,靠举债过日子。三年没有任何文章产出,不过得感谢我的川大宽容,还能保住我的饭碗。怎么熬过的,也许是坚持。翻过了这坎,就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您平时喜欢吃什么?(如果是菜肴的话在哪里吃的最好吃?)

最喜欢吃回锅肉,可惜夫人现在进行了严控。我最怀念的是大学时代的重庆大学六舍外的刀削面,还有里面的几根空心菜。

自我评价一下自己最大的优点和最头疼的缺点是什么?

我似乎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优点。想了很久,“知足”和“坚持”可能算是优点。有点愚钝,也就是四川人讲的有点瓜,可能是缺点,也许是优点吧。缺点一大堆,比如说话很直,容易得罪人,还有对家里的事情照顾得不够多。很多值得检讨。

 

如果现在突然您意外得到一周的假期,您会用它来干什么?

如果有意外的一周假期,我最想关掉手机,到峨眉山,呼吸新鲜空气,品味旭日出天际,拨开晨雾纳新辉,一浪云霄盖万岑的美景。

 

下一次您推荐我们采访谁。(此问题回答仅限中国的化学家以及在海外的华人化学家)

华中师范大学肖文精教授,一个没有帽子的有机化学家,也许他可以回答您什么叫执着。

 

笔者后记

以前在日本留学时就知道游老师,尤其是在伊丹组做博后,接触了碳氢键活化领域,也时常能看到游老师的工作,不难发现两位教授的碳氢键活化都偏重碳氢键活化的应用领域。回国后第一次见到游老师本人,是在去年十月底杭州举办的有机金属化学讨论会上,听到游老师别具风格的报告,整个会场许多报告都是关于碳氢键活化的新反应、机理研究的,而游老师却给我们分享了碳氢键活化在构建一些新型杂环分子及其在光电材料中的应用,看到那么多颜色绚丽的荧光分子,加上游老师用一口接地气的”川普”讲着谦虚实在的话,让我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前一阵曾听某位知名教授讲座时分享了一段他自己的亲身经历:Buchwald问他,“Do you know how many people do C-H activation in China?”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在做碳氢键活化么? ) 他回答,“Maybe 50 chemists”(大概五十多位吧)Buchwald毫不客气的说 “No, there are thousands of people in China doing C-H activation” 言下之意是想讽刺C-H键活化被中国人做烂了,不可否认中国的科研大力发展和高产论文早已经引起外国科学家的眼红和不满,但我们在这些大量论文发表的背后,大多数人的工作缺乏特色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天做碳氢键活化,明天光催化,后天可能又是电催化、酶催化。。。什么热就扎堆做什么,科研流行在变,人们也赶趟似的搭便车试试水。在当下这样浮躁的风气下,非常难得一些教授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坚持做到专和深,并且服务于现实,像游老师这样把碳氢键活化做出特色,并应用到实处,为光电功能材料分子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方法,确实也是这方面领域国内为数不多的化学家之一。

谢谢游老师为我们提供专访,很抱歉这一篇内容拖得有些久,要和游老师说一声抱歉,平时的工作忙、角色多,的确少了好多静下心来写东西的时间,但更多的是在国内现在的科研评价机制下,想坚持把化学空间做下去尤其是做得好,确实发现需要很坚定强大的心并不断的付出精力和时间,我自己明显少了很多之前的豪言状语,多了很多硬着头皮的坚持,也实在不想被现实打败,好在每次碰到化学同行给予的肯定,还有广大网友的支持,才让这些坚持变得有意义。而化学空间只有一直做下去,才不枉费这些坚持,才有资格向这些被我们专访的坚持在化学领域的教授们看齐致敬。

科学应该是多元化的,科学人也应该是丰富人格,各具特点魅力的,就像我们专访过的老师们那样,这才会为这个领域带来不同的精彩。我深深的觉得,作为一个科学媒体工作者,我们也有义务传播这样的人和事,这样的工作也是科学事业,是有意义的,为什么让新闻头条充满毁三观的社会新闻商业八卦去玷污人们的心灵和道德认知,而让真正高尚美好的艺术和科学曲高和寡,很难成为寻常人的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科学本来应成为时尚,但攀登起来看到它的美丽确实需要时间的积累,希望科学媒体人都能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对化学感兴趣的年轻人加入化学空间,传播化学,让它变得更精彩!

 

游劲松教授简历

1989.6,重庆大学应用化学系获得工学学士,1995.6,四川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蓝仲薇教授),1998.6,四川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导师 谢如刚教授)。之后于1989.7-1992.8:成都化肥厂,助理工程师、车间主任;1995.7-2000.6:四川大学化学系,讲师  1999.2-2000.7:台湾中兴大学化学系,博士后;2000.7-2003.5: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2001.3-2002.5:德国ROSTOCK有机催化研究所 (Institute für Organische Katalyseforschung),Research Scientist;2002.5-2003.5: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化学系,Postdoctoral;2003.5-2004.4: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化学系,Research Associate;2004.5 – 至今: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8-2011.6: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2011.3 – 至今: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四川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型纳米能源材料及器件关键制备技术”863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委会委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杂志编委,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四川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迄今已在Chem.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Nature Commun.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 论文200余篇,获得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4项,论文他引5500余次。

 

获奖经历(年份倒序)

  • 2013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2012年“新型纳米能源材料及器件关键制备技术”863项目首席专家
  • 201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 2012年四川大学唐立新青年科技之星奖
  • 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10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简单金属盐催化的C-C键和C-N键形成反应
  • 2006年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
  • 2006年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 2005年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省杰青)
  • 2005年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 2001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生物功能体系的分子模拟

 

相关链接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化学与教育的融合–房喻教授专访…
  2. 氨基酸衍生的膦配体・天然手性的传递—卢一新教授
  3. 探索硫化物蕴含的能量 • 开发3S绿色硫化学——姜雪峰教授专访
  4. 探索催化氢转移反应过程・发展氢转移催化剂和调控策略 —朱守非教授…
  5. 绿色氧化剂(空气中的分子氧)・化学的生命也在这里诞生ー焦宁 教授…
  6. 官能团之舞・自由基重排化学新舞台 —朱晨教授
  7. 通过分子转化创造价值・用创造的分子造福我们的生活ー丁奎岭教授
  8. 探索天然产物仿生合成・开发不对称催化新方法 —洪然研究员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