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落~~格格

可选择环尺寸的双胺化

本文翻译投稿 Suming 校对编辑 JiaoJiao

本文报道了使用具有铱催化剂的仲胺来进行烯基酰胺在分子间/分子内的双胺化,可以通过改变添加剂和溶剂来选择所得的内酰胺的环大小(γ-或δ-内酰胺)。连接其中一个胺与烯烃的双胺化

由于含氮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大多数药物分子中,所以开发出能够方便的将氮原子引入的方法显得意义重大。在这些方法中,我们知道烯烃的双胺化是一种可以一次性引入两个氮原子,被称为邻二胺的有效合成方法。然而,两者引入不同的氨基的时候,有必要控制其各自的反应性和区域选择性,因而它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1]

作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我们已经知道了几例将烯烃与胺的单侧相连,实现分子内/分子间内进行双胺化反应。

Michael等人报道了使用Pd催化剂,通过分子内的酰胺和NFSI对烯烃的双胺化,并且随后发展为不对称反应(见图1A)。[2]尽管该方法是分子间/分子内双胺化的第一个实例,但分子间胺化剂仅限于使用NFSI。作为可以引入更多通用氨基的例子,王教授等人已知了一种在使用铜催化剂的情况下把o-苯甲酰羟胺作为分子间胺化剂的方法。(图1B)[3] 尽管在上面的例子中提供5-exo体的例子,但Blakey等人成功地使用超价碘和Tf2NH选择性地获得6-endo体。(图1c)[4]

这一次,哥伦比亚大学Rovis教授等人报道了使用铱催化剂的烯烃分子间/分子内的双胺化反应。(图1D)值得注意的是仲胺是可以用作分子间胺的、并可以通过选择溶剂和添加剂来控制5-exo体(γ-内酰胺)和6-endo体(δ-内酰胺)的选择性。

 图1. 烯烃分子间/分子内的双胺化

Regiodivergent Iridium(III)-Catalyzed Diamination of Alkenyl Amides with Secondary Amines: Complementary Access to γ– or δ‐Lactams

Conway, J. H. Jr.; Rovis, T.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35. DOI: 10.1021/jacs.7b11455

论文作者介绍

研究者:Tomislav Rovis (URL: https://rovisresearch.wordpress.com)

研究者经历:

  • 1990年 B.S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大学S. S.
  • 1998年 Ph.D 安大略省多伦多大学(Mark Lautens教授)
  • 1998年 Postdoc 哈佛大学硕士(David A. Evans教授)
  • 2000年 助理教授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2005年 副教授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2008年 教授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 2016年 教授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研究内容:NHC不对称配体,基于Rh的有机金属,光催化剂

论文概要

作者在的[Cp*IrCl2]2的催化剂下,在HFIP溶剂中搅拌烯酰胺1和仲胺2,温度为21摄氏度成功获得了作为分子间/分子内双胺基化产物的γ-内酰胺3(图2A)

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可以通过向添加剂中加入KHCO3并且将溶剂改变为TFE/H2O,来切换exo/endo选择性以获得δ-内酰胺4。

在前面的反应中,即使酰胺的β位被烷基化,反应也可以继续进行,对于2,则可以使用N-烷基苯胺衍生物。另一方面,在后者中,多种仲胺作为2可适用于反应。另外,通过将催化剂的Cp配位基改变为更缺电子的配位基,即使α位被取代,也可以继续进行反应。

进行氘标记等实验时,他们研究了该反应的机理(图2B)。首先,Ir催化剂与I的烯烃双键及酰胺配位生成II。在解离特戊酸之后形成金属氮宾III、并随后迁移插入烯烃双键形成γ-内酰胺IV。用胺对IV进行亲核攻击和加氢去金属化形成5-exo体3。另一方面,图中右侧-δ内酰胺的生成路线,是用胺对II进行胺的亲核攻击,经由环状铱中间体VI形成6-endo体4

本文的关键在于5-exo / 6-endo的选择性,它展现出来了胺在两种反应条件下的亲核性差异。也就是说,当使用具有相对高的酸度的HFIP作为溶剂时,由于HFIP和胺之间的氢键,对于II上的亲核攻击会受到抑制并且从经由中间体III的路线优先进行。而另一方面,在在2M的KHCO3/TFE碱性条件下,胺上氢键会削弱,更易进行亲核进攻,从而得到VI。

在上文中,烯烃的分子间/分子内双胺化可以通过添加剂和溶剂来切换exo/endo选择性。尽管Ir催化的价格很高,但它是能够在温和条件下直接引入仲胺并且反应良好。

图2. A. 底物使用范围 B. 可能的反应机理

参考文献

  1. De Jong, S.; Nosal, D. G.; Wardrop, D. J. Tetrahedron 2012, 68, 4067. DOI: 1016/j.tet.2012.03.036
  2. Sibbald, P. A.; Michael, F. E. Org. Lett. 2009, 11, 1147. DOI: 10.1021/ol9000087(b) Ingalls, E. L.; Sibbald, P. A.; Kaminsky, W.; Michael, F. E. J. Am. Chem. Soc. 2013, 135, 8854. DOI: 10.1021/ja4043406
  3. Shen, K.; Wang, Q. Chem Sci. 2015, 6, 4279. DOI: 10.1039/c5sc00897b
  4. Kong, A.; Blakey, S. B. Synthesis 2012, 44, 1190. DOI: 1055/s-0031-1290591

 

Related post

  1. 谱光微视–原位断层光谱
  2. Org. Lett.:双取代环烷基碘与芳基碘之间的立体选择性还原…
  3. 不能吸收光的重原子化合物竟然也能发生光反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 Madangamine A, C, E的全合成
  5. Nature 镍催化切割酰胺键
  6. 钯催化炔丙醇衍生物与有机硼酸的不对称偶联反应合成四取代联烯
  7. Actinophyllicacid的全合成
  8. Angew. Chem., Int. Ed. 3次分子内共轭加成…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