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分子

阿司匹林 aspirin 

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代表性的消炎镇痛药,也是非甾体抗炎症药物的代名词。

历史・用途

从公元前开始人们就发现柳树树皮可用作缓解牙齿疼痛,解热剂等用途,1827年人们从柳树皮中提炼出的物质被命名为杨素,(salicin) 在那之后後、1860年对杨素水解所得的水杨醇进行氧化首次合成了水杨酸,水杨酸因其抗风湿作用而被用于风湿热等炎症的治疗,但是它的苦味还有对胃的刺激使得人们对他敬而远之。 人们也并未停止有效利用水杨酸的探索,与1889年,由德国拜尔公司的霍夫曼博士首次合成出水杨酸的乙酰化产物,命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的爆发式的销售额,有一阵南美洲的一带经济不景气,阿司匹林因其相对于货币更稳值,曾经一时作为流通货币被使用。

药理・发展

在此之后,1970年代英国的药理学家John・R・Vane前列腺素重要生物合成酶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的活性抑制研究,从而揭开了阿司匹林抗炎症的机理。(因这一研究,他也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阿司匹林还被用于近年来被人熟知的阿尔茨海默氏病以及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各类病症都有一定的功效。正是如此,阿司匹林是最经典的抗炎药,但是对消化道的伤害依然是它最明显的副作用之一,所以一定避免过量服用。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降糖“神药”——二甲双胍(Metformin)
  2. “美白黄金”——AA2G
  3. 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
  4. 碗烯(Corannulene)
  5. 松油醇—香水背后的化学
  6. 那些让我心动的高分子
  7.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8. 红果酸 (eucomic acid)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