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化学家

Leroy E. Hood

Leroy E. Hood; 1938年10月10日-、是美国的生物学家。华盛顿大学教授。DNA /蛋白质自动测序仪,自动合成仪等的开发者。他开发的这些设备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学,化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历

19XX 加州理工学院 毕业
196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医学博士学位
1968 加州理工学院 博士后(指导教授:William J. Dreyer)
1970 加州理工学院 助理教授
1973 加州理工学院 副教授
1975 加州理工学院 教授
1980-1989 加州理工学院 生物学科 学科长
1992 华盛顿大学 教授
2000 Institute for System Biology 所长

获奖经历

2002 京都赏
2003 Lemelson–MIT Prize
2006 Heinz Award in Technology, the Economy & Employment
2009 Pittcon Heritage Award
2010 Kistler Prize
2011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2014 IEEE Medal for Innovations in Healthcare Technology
2019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

研究业绩

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序仪的开发

当Hood教授开始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时,他就计划将自己的研究生涯投入生物学和仪器科技领域。自从研究蛋白质化学以来,他首先对利用埃德曼降解法改良蛋白质测序仪产生了兴趣。就当时的技术而言,每次分析需要大量样品(毫克级)、Hood教授进行了如下改良1通过在气相而不是液相中进行埃德曼降解来减少样品损失、(2)开发了可以承受腐蚀性埃德曼试剂的阀门、从而开发了高灵敏的气相液相蛋白测序仪,可将所需样品量减少至微克级(1982年)。

DNA・肽自动合成仪的开发

大约在1970年代末,科罗拉多大学的Marvin Caruthers教授开发了一种用于DNA的化学合成方法(亚磷酰胺法)。。对开发自动化DNA合成仪感兴趣的Hood教授请Caruthers教授讲授亚磷酰胺法,并通过将Caruthers教授开发的反应进行自动化来开发自动化DNA合成仪(1983)。此外,他利用在蛋白质测序仪和DNA合成仪方面的开发经验开发了肽合成仪(1984年)。

DNA自动测序仪的开发

1975年、Walter Gilbert教授・Frederick Sanger教授、分别开发了使用化学降解·酶的DNA测序方法(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Hood等人对这种方法的自动化很感兴趣,并根据Sanger教授报道的方法(双脱氧法/ Sanger法)进行了DNA测序仪的开发。

图1. 荧光标记的双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ye-ddNTP)。

在Hood教授的方法中,将少量荧光标记的双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dNTP)混合在DNA扩增溶液中(图1)。由于ddNTP在3’位没有羟基,因此当通过DNA聚合酶掺入时,DNA延伸在那里停止(图2)。

图2. Hood等人的DNA测序仪机制。

从这种反应溶液获得的产物是在各个位置片段化的DNA产物。通过毛细管电泳根据长度将其分离,并读取与每个碱基相对应的荧光信号以确定模板DNA的序列。Sanger教授等人开发了ddNTP法(脱氧法/ Sanger法),但他们的方法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并在每次反应中添加了四个ddNTP中的一个,也就是说,有必要分别进行四个反应。作为Sanger方法的改进版本,Hood等人方法是用四种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ddNTP,然后同时添加它们,从而一次性可以在单个毛细管中分离和分析产物。 此外,还克服了自动化方面的各种困难,并于1986年成功开发了自动DNA测序仪。

加州理工学院的Mike Hunkapiller博士和Lloyd Smith博士(现为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都参与了该系列设备的开发。此外,这些设备通过一家名为Applied Biosystems的公司进行了商业化,并广为普及。

 

其他

当Hood教授与Caruthers教授谈论自动DNA合成仪时,Caruthers教授想知道为什么Hood教授会费心地使核酸合成自动化。因为当时,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领域还没有得到发展,因此,人们对核酸合成仪的需求预计不会增长。

 

相关文献

  1. Hewick, R. M.; Hunkapiller, M. W.; Hood, L. E.; Dreyer, W. J. J. Biol. Chem. 1981, 256, 7990. Link
  2. Hunkapiller, M. W.; Hood, L. E. Science 1980, 207, 523. DOI: 10.1126/science.7352258
  3. Smith, L. M.; Sanders, J. Z.; Kaiser, R. J.; Hughes, P.; Dodd, C. Connell, C. R.; Heiner, C.; Kent, S. B. Nature 1986, 321, 674. Link
  4. Hood, L. Annu. Rev. Anal. Chem. 2008, 1, 1. DOI: 10.1146/annurev.anchem.1.031207.113113

相关链接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雷爱文
  2. 铃木 章 Akira Suzuki
  3. 余金权 Jin-Quan Yu
  4. 世界著名化学家——香月 勗 (Tsutomu Katsuki)
  5. Jeffrey R. Long
  6. Abhishek Chatterjee
  7. 世界著名化学家——孙守恒
  8. 吉良 満夫 Mitsuo Kira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