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回的化学专访中,我们已经陆续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颇为杰出的化学家了,我们也会将更多地精彩内容转载成中文在化学空间里,而这一回(为统一chem-station里的序号,第二十三回)和以往为大家介绍的化学家专访的特别之处是,这是我的第一篇原创记事,而且它也是第一篇先在中文版上刊登,然后在日文版里发布的专访,足以见得他在中国和日本化学界的影响力,并且他也是第一位由chem-station介绍的海外华人化学家——日本理化研究所(理研RIKEN)侯召民教授。
就我本人而言,他绝对是我最尊敬的几位学者之一,不仅是因他的科研实力,更是他身上那种学者的风范,严谨求实却又不失平易近人。这次侯老师接受我的访问,真的让我倍感荣幸。作为在外留学的一名学子,深知在海外学术界取得一定的成就那是难上加难,所以对以侯老师为代表的活跃在世界学术一线的化学家们深表敬佩。我想我也会以他们为榜样,将科研的道路坚持下去,想起自己最喜欢的歌里面的那句,寻梦的人路遥远,只为那一朝芳草碧连天。
以下是侯老师的专访内容:
您为什么要从事化学研究
我1961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省,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这一非常政治历史时期中度过的。当时教科书上学的知识都被当做没用的东西、小中学生都被送到工厂、农场第一线进行「劳动实践」。大学也大都停止招生,更别说高考了,也被取消了十余年。在那样的特殊时期,我根本做梦也没有想过将来会从事「化学研究」这样遥远的事情。还好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第二年也恢复了高考,虽然在文革期间根本没怎么好好学习,运气好的我在高考恢复第二年1978年也上了大学。当时也并不是对化学有特别的兴趣,只想着将来能找个石油有关的工作的话福利待遇好,就选了本地的石油大学。上大三的时候,国家开始了往海外公派留学的选拔考试,努把力的话去外国留学也不再是一场梦了。之后在大学毕业的前后,我通过了国费留学生选拔考试。但是当时个人并没有选择留学学校的自由,选择日本的九州大学并不是我自己的意见,是国家政府指定的。
就像这样,进入化学的世界一开始并不是自己积极主动的,然而一旦迈入了这一领域,发现真的是非常有意思。对我而言,化学研究的魅力之一是 从原子・分子层面考虑化学键的切断・形成、这样的研究是能够生产出对社会有用的价值的的。有的时候,甚至还能收获比预期更好地结果。
如果不从事化学,还有什么想做的?为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一路走来、比起自己积极主动的做出选择,总觉得其实更多的是在那样的时代潮流中,偶然的一些机缘巧合才有了现在的人生。但是现在说化学研究已经占去了我生活的一大半真的丝毫不过分。如果还能选择化学以外的职业的话,那我就做个旅行作家吧,这样就可以去不同的地方走走,感受那里的历史、风土人情,而且还能把这些传递介绍给更多的人。
现在在做哪方面的研究?另外,准备在这块如何展开?
现在主要探索化学键的自由切断・自由构建,探索各种金属络合物结构和反应性的关系,旨在开发新的催化剂。现在研究主要由氮气分子的活化有效利用、活用二氧化碳在精密有机合成中、功能性聚合物材料的研发等几个部分组成。这些研究也正在一点点的来解决当前的环境・资源・能源问题。
如果能和历史上的某一个人共进晚餐的话,您最希望是谁?为什么?
即使不是晚餐也行,可以的话真的想见见爱因斯坦。大多数科学发现可以说是偶然和意外,但爱因斯坦的话就明显不同了,比如「时间不是恒定的,是根据速度而变化的」、「光速不变论」、「所有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等、这些他是如何想到的呢,甚至告诉我我都不一定能理解,可以的话还是直接问问本人好了。
您最后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是什么时候?合成的是哪个化合物?
一个人完成的最后一次实验是在做博士后的时候(1993年2月)。在那以后,因为有了自己的研究组,长期以来都是和博后还有学生一起完成的,主要是帮他们培养和X线解析一些不稳定的络合物单晶,现在的话全是口头指导了。我想试着尽可能的从研究合作者那里听取实验比较精细的部分。
当你搁浅在了一个荒岛上、怎样的书与音乐是必须的?只能说一样。
被问到这个问题却忽然一下想到很现实的东西,还是(在孤岛上)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就算说想听音乐,在无人岛上电源什么的应该不好弄吧。所以首先还是确保有能够生存下去的食物,然后一边听着海风、海浪的声音,一边构思着写写科幻、恋爱小说也不错呢。
下一次您推荐我们采访谁。
那就推荐南开大学周其林教授(Qi-Lin Zhou, 中国)、Scripps 研究所的余金权教授(Jin-Quan Yu,美) 。
笔者后记
我给侯老师发化学专访这一请求是受日文版委托,用中文代笔邀请,首发在中文版里,之后再翻译发布在日文版中,可没有预想到侯老师的回复竟然是全日文,侯老师考虑到方便我们,省去我们翻译处理文字,就直接用了日文,我也推敲了半天尽量还原了他的专访内容成中文给大家看,大家看过了就知道他写的并不是浅显的内容,没有语言功底及对问题的深刻见解,是没办法这么精准的。他日文回复专访这样的一段小插曲之后也被chem-station的staff写在了日文版侯老师专访的开场白中。日本向来是个严格而排外的民族,可我知道的许多日本本土化学家都对他心生敬佩,因为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科学可以超越国界,来日本三十多年的他,身上已经难掩日本人的谦虚严谨,他组里也有很多中国成员和日本成员,他也告诉我们在日本留学的年轻人,还是要和日本人多交流,学习两个民族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加全面。
侯召民教授简历
1961 出生于中国山东省 1982 中国石油大学 本科1989 九州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应用化学专业 博士 1990 理化学研究所 基础科学特別研究员1991 加拿大温莎大学化学科 博士研究员 1993 理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1997同 副主任研究员 2002同 侯有机金属化学研究室 主任研究员(现职)2010同 先进机能物质创制研究组 group leader(现职) |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