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专题

化学专业美国留学(三)——立志篇/出发美国前所需准备

本系列留学专题 来自于chem-station日文版 翻译投稿 七姑娘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留学的系列文章,这一次我想说说留学前需要做的一些心理准备。之所以要提这个是因为所谓的研究生院留学在我看来门槛很低,因此面对那些对自己的留学经历过度自负或是建议“留学生必须这样”的人时会产生违和感、或者有些令人讨厌、或是在一些小事上没必要畏缩不前的感觉。

所以想借此机会讲讲在日本读完化学专业本科,之后出国留学如何拥有一个高效高质的学习和生活。

1 学习能力方面

我想最初的难关是入学时的托福考试,这个唯有全神贯注努力学习。但像这种程度的努力是走在其他任何道路上的人们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付出的东西。自己做出的选择就该认真的努力下去。

留学之后的日常和研究时使用的英语,如果能养成一个自觉学习的习惯自然而然能得到提升,这一点上不需要特别担心。

虽然人们常说留学生当然是人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实际上也并非如此。这需要时刻的努力,反过来说每当你感到自己的不足时都能去磨练自己也就足够了。并且让人意外的是很多拥有留学经历的人英语也并不能算是精通。对英语有了一定程度的习惯后,经常发现原先觉得十分流利的归国儿童或是拥有留学经历的朋友的英语原来也还是带着日本口音的。要说的话,虽然有人把能够说英文或是在国外生活过这种东西作为一种优越感炫耀出来,实际上这种话左耳进右耳出就行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只要能与人交流就可以了。

英语以外的学习能力,化学研究所必须得物理和数学知识,对于在日本读完本科的人来说我想那已经可以算是世界领先水平了。这对于研究来说大有帮助。而且如大家所知,日本是一个化学大国。在日本,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研究室的情况十分普遍,化学生涯能够从日本这样一个较高水准的起点出发应该也能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

总的来说在学习能力上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2 环境方面

这方面的问题,好比说不能与亲朋好友时常相会,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这个问题也就得到了很大的缓和。

举个例子,15年前,email还没有普及,传递信息的途径就是写信。而现在已经能使用skype免费拨打视频电话、也能在youtube上搜索到日本的电视节目、通过iphone更是无论在哪都能取得联系。从某个角度来说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反过来说以前的留学生们还真是勇士呢。)

而即使不留学就在国内,离开双亲步入社会或是转职去别的城市,也不再能时常相聚了。朋友也是一样,若是假期回日本后见面,一年也就只能见上一面,虽然不能说很多,但我想也不少。

不过说到远距离恋爱,或是家里发生一些难以避免的事情就有可能会成为问题,出现一些很难解决的情况。但这也算是不可抗力、让人毫无办法的情况了。很遗憾我对解决这一问题也并没有什么很好的答案。

另外如果自己做饭的话,也就能吃到本土的料理了,所以也就不需要过于担心。学化学的人通常都很擅长做饭(做饭就像是合成嘛),因此习惯了之后就绰绰有余啦。

总的来说环境上也没有太需要担忧的地方,一步一步来就完事OK啦。

3 经济方面

学费上并没有什么会让人特别惊叹的有利条件。就像前文中说的,自然科学系的PhD课程会有很多助教工作,别说免除学费,就算生活费也足够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不仅是某一学科,我就有朋友还担任了日语授课的助教工作。日本政府或是其他奖学金机构提供的资金也与普通的留学相比有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经济上也没有什么需要担忧的地方,基本都能一切顺利。

小结

最想说的是,无论花多少钱留学,无论带着多么勇士的悲壮感留学,能得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体验,因此很难一言以概之,网上免费就能看到的MIT的授课,skype上很便宜就能实现英语对话练习的今天,仅仅靠留学能得到的东西在渐渐变少。如果非说不可的话,我想是能够说英语的自信、更全面的视野、不同环境的真实体验等诸如此类的一些认知体系变得更为广阔。而这些东西和是不是外语留学、高中开始留学以及是否是归国儿童并没有关系。

研究生院留学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也没有特别需要担忧的。只要脚踏实地,一切都能有条不紊顺顺利利。

说到声援的话,没有比你所拥有的潜力更优秀的了,所以只要轻轻展开你的脚步试试就够了!对自己的怀疑只会成为障碍。出发留学,新世界就将展现在你的眼前。

不要畏畏缩缩,勇敢的前进吧!

(本文所列举的只是北美一所大学,并不能代表所有大学的相关系统,请基于此阅读作为参考。)

 

本文版权属于 Chem-Station化学空间, 欢迎点击按钮分享,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Related post

  1. 化学专业美国留学(五)——实践篇英语对话的学习
  2. 申请日韩留学之我见(三)
  3. 申请日韩留学之我见(一)
  4. 在美国读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5. 关于外国人研究者的杂谈
  6. 瑞士读博专题 (三)面试及入学手续
  7. 尝试着写一份简历(博后篇)
  8. 海外留学怎么样?—机会篇

Comment

  1. No comments yet.

  1. No trackbacks ye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Pick UP!

微信

QQ

广告专区

PAGE TOP